2型糖尿病合並高血壓病患者血管老化程度的初步觀察

作者:薑明[1] 王培利[2] 雷燕[1] 單位:中國中醫科學院[1]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2] 來源:365醫學網 日期:18-08-17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飲食結構與生活習慣的改變,我國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發病率逐年增加。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均能不同程度地導致血管老化,造成血管的順應性降低、僵硬度增加,血管狀態發生病理性改變。但探討糖尿病合並高血壓病血管老化的狀況鮮有報道。本研究以2型糖尿病伴高血壓病患者為觀察對象,從血管老化的角度探討糖尿病合並高血壓病的血管病變,以加深對血管老化的全麵理解。

采集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期間在西苑醫院內分泌科和心內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並高血壓病患者107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62例。年齡最小45歲,最大80歲,平均年齡63±9歲,均符合《中國高血壓基層管理指南》(2014年修訂版)、《2014美國糖尿病指南:糖尿病診療標準》中關於糖尿病、高血壓病的診斷標準,且患者在入組近期無急性心肌梗死、腦血管意外、嚴重創傷以及肝、腎、和造血係統等嚴重原發疾病。血脂水平分層標準依據《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07年)》。同時招募14名同齡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性8例,女性6例。分別測量並觀察入組患者脈搏波波速(Pulse Wave Velocity, PWV)、糖化血紅蛋白、血脂等指標,並采用液相蛋白芯片檢測血清中胎球蛋白A(FetuinA)、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的含量。

脈搏波傳導速度(PWV)被認為是評價血管硬化程度的金標準,PWV越高,血管的順應性越差,血管老化的程度越重。本研究顯示,PWV與年齡呈正相關,與性別無關,說明血管老化的程度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加重。糖尿病合並高血壓病患者的PWV顯著高於同年齡段的健康人群,提示糖尿病合並高血壓病可能加重患者血管老化的程度。

血管鈣化存在於血管老化中的病理過程中,是指羥磷灰石礦物質沉積於血管係統的病理過程,也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胎球蛋白A(FetuinA)是羥基磷灰石[Ca5(PO4)3OH]形成的主要抑製物,能抑製堿性磷酸鈣(BCP)的沉澱,並且FetuinA的N末端具有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結合受體,能與TGF-β發生特異性結合,使TGF-β依賴的信號轉導障礙,從而使成骨及血管鈣化受抑製,對血管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本研究表明,糖尿病合並高血壓病患者的FetuinA值比健康對照組明顯降低,且FetuinA與年齡呈負相關,說明其患者可能同時存在血管鈣化,且隨著年齡的增加,FetuinA對血管的保護作用逐漸減弱,鈣鹽更加容易在血管內沉積,更容易發生血管鈣化。

vWF由血管內皮細胞產生,是血管內皮損傷的標誌物,有研究認為vWF是隨著糖尿病病程延長而升高的微血管病變的獨立危險因子。本研究發現,vWF與血脂水平呈正相關,對於糖尿病合並高血壓患者,血脂水平愈高,血管內皮損傷愈加嚴重,這與Lammert等的研究是一致的[ ]。提示控製血脂水平對於糖尿病合並高血壓患者的重要性。

綜上表明,血管老化的程度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加重;糖尿病和高血壓病可以加重血管老化的程度,且患者體內可能存在血管鈣化;控製血脂水平對於保護血管內皮細胞、延緩血管老化進程具有重要意義。研究還發現FetuinA與高血壓等級呈正相關,具體原因尚不明。因此,糖尿病合並高血壓人群更應注意健康管理,積極治療原發疾病並注意控製血脂水平。FetuinA在健康人群與糖尿病合並高血壓病患者中差異明顯,故可以考慮作為協助診斷糖尿病合並高血壓病血管老化程度以及評價血管老化程度的預測指標,但仍需進一步驗證。

關鍵字:2型糖尿病,合並高血壓病,血管老化程度,初步觀察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