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發現,與非糖尿病者相比,糖尿病患者在氣溫過高或過度時更易發生急性心梗。(PLoS Med. 2018,15:e1002612)
研究顯示,在炎熱季節,急性心梗入院率與氣溫呈現U型關係,氣溫為28.8℃時風險最低。氣溫為30.4℃時的急性心梗風險增加14%;氣溫升高至32℃時風險會升高50%以上。與氣溫升高相關的急性心梗風險上升持續約4 d。在非糖尿病者中,氣溫升高與急性心梗入院沒有顯著關係。
在寒冷季節,糖尿病患者的急性心梗入院風險隨著氣溫降低呈線性急劇上升,與氣溫24℃時相比,氣溫為12℃時風險升高1.1倍;非糖尿病者的這一風險從氣溫降至24℃以下時開始增加增趨勢更加緩和(累計RR=1.43)。與氣溫下降相關的急性心梗風險持續約22 d。
研究者建議,糖尿病患者盡可能避免接觸溫度極端的環境。
研究納入香港2002-2011年入院的53 769例急性心梗患者,結合香港天文台氣溫記錄進行了分析。
吸煙越多房顫風險越大
歐洲學者研究發現,吸煙與房顫風險之間存線性劑量反應關係,每天多吸10支煙,房顫風險就增加14%。(Eur J Prev Cardiol. 7月11日在線版)
與不吸煙者相比,每天吸5支、10支、15支、20支、25支和29支煙者房顫風險分別增加9%、17%、25%、32%、39%和45%。
與從未吸煙者相比,當前吸煙者的房顫風險增加32%,而曾經吸煙者(包括現在和既往吸煙)風險增加21%,既往吸煙者風險增加9%。這為劑量反應關係提供了進一步證據。
“如果你吸煙,請戒煙;如果你不吸煙,永遠不要吸煙。”研究者說,“我們發現吸煙者的房顫風險增加,但戒煙者的房顫風險顯著降低。”
這項Meta分析納入29項前瞻性研究,在677 785例受試者中共有39 282例發生房顫。
老年肝硬化者 需警惕髖部骨折
近日,我國台灣研究者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老年肝硬化患者的髖部骨折風險增加,且風險在肝硬化診斷後持續存在。(J Hepatol.7月3日在線版)
該項基於人群的隊列研究納入2000-2012年間新確診的肝硬化老年患者(≥65歲)作為肝硬化組,研究隨訪至受試者發生髖部骨折或至2013年末。
結果顯示,肝硬化組髖部骨折的總發病率比非肝硬化組高1.45倍(95%CI 1.33~1.58)。亞組分析顯示,酒精性肝硬化組和其他肝硬化組的髖部骨折的發病率高於非肝硬化組(95%CI 1.28~1.53),但是膽汁性肝硬化組的髖部骨折發病率低於非肝硬化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根據性別和年齡分層,肝硬化組的髖部骨折發病率均高於非肝硬化組。兩組中女性的髖部骨折發病率均較高。兩組髖部骨折的發病率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其中年齡≥85歲的肝硬化患者的發病率最高。
與非肝硬化個體相比,酒精性肝硬化或其他肝硬化老年患者的髖部骨折的發病率更高。研究也揭示,肝硬化可能與骨質疏鬆症相關,且骨質減少程度取決於肝硬化的嚴重程度。
基於此,老年人肝硬化患者的髖部骨折風險增加,且風險持續存在,建議針對老年高危人群實施預防跌倒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