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二軍醫大學福總臨床醫學院泌尿外科和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泌尿外科的研究人員共同發表論文,旨在分析腎移植受者死亡原因,為提高腎移植受者長期生存率提供參考。研究指出腎移植受者死亡率隨時間的發展呈明顯下降趨勢,患者死亡有兩個高峰期:第一個是術後3個月,第二個是術後3~5年,感染是移植腎帶功能組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在移植腎失功的受者中顯著增加,加強對肺部感染及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並發症的防治十分關鍵。該文章發表在2012年06卷11期的《中華臨床醫師雜誌》上。
回顧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10年12月間進行的2656例同種異體腎移植手術,共死亡285例,按腎移植時的年份分為1990~1995年(A)、1996~2000年(B)、2001~2005(C)、2006~2010年(D)4組,分析比較各組死亡率變化趨勢。統計不同時間段死亡例數及各死亡原因構成比,並將其分為移植腎失功能死亡組(n=181)和移植腎帶功能死亡組(n=104),對兩組死亡原因進行比較分析。
4組腎移植受者死亡率分別為:A組28.21%;B組15.57%;C組8.14%、D組3.41%,B、C、D組與A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27.72%(79例)患者於腎移植術後3個月內死亡,該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感染;15.79%(45例)患者於術後3~5年死亡,死亡的原因主要為感染、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前3位死亡原因分別是,失功能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74例,40.88%)、肺部感染(26例,14.36%)、藥物性肝衰竭(18例,9.94%);帶功能組:肺部感染(46例,44.23%)、藥物性肝衰竭(21例,20.19%)、心血管意外(2例,占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