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氨酸酶又稱唾液酸酶是分布於流感病毒被膜上的一種糖蛋白,它可以催化唾液酸水解,協助成熟流感病毒脫離宿主細胞感染新的細胞,在流感病毒的生活周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甲型流感病毒中,神經氨酸酶的抗原性會發生變異,這成為劃分甲型流感病毒亞型的依據,在目前已知的甲型流感病毒中共有9種不同的神經氨酸酶抗原型。
神經氨酸酶是流感治療藥物的作用靶點之一,自從人類了解該酶的作用之後,便開始了針對該酶抑製劑的研究,目前已經有兩種神經氨酸酶抑製劑上市,一種進入三期臨床研究。
目前在研的神經氨酸酶抑製劑根據結構可以分為唾液酸類似物、苯甲酸衍生物、環己烯衍生物、環戊烷衍生物、吡咯烷衍生物以及天然提取物六大類。這四大類抑製劑均以神經氨酸酶桶狀結構中心的保守序列為作用位點。在分子結構上多有一個環狀中心結構,構效關係研究顯示,環結構的大小和飽和程度對抑製劑活性影響很小,環上取代基的構型和電性是決定抑製劑活性的關鍵性質。
目前已經上市的神經氨酸酶抑製劑有葛蘭素史克的紮那米韋和羅氏的奧司他韋。奧司他韋於1996年首次合成,1998年2月26日獲得美國專利,1999年10月首次在瑞典推出,隨後進入加拿大、歐盟和美國市場,2002年獲準在中國推出。
奧司他韋作用的靶點是分布於流感病毒表麵的神經氨酸酶。神經氨酸酶在病毒的生活周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流感病毒在宿主細胞內複製表達和組裝之後,會以出芽的形式突出宿主細胞,但與宿主細胞以凝血酶-唾液酸相連接,神經氨酸酶以唾液酸為作用底物,可催化唾液酸水解,解除成熟病毒顆粒與宿主細胞之間的聯係,使之可以自由移動侵襲其他健康的宿主細胞。抑製神經氨酸酶的活性可以阻止病毒顆粒的釋放,切斷病毒的擴散鏈,因而神經氨酸酶可以成為治療流行性感冒的一個藥物靶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