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第四五二醫院骨科、解放軍第四五二醫院檢驗科共同發表論文,旨在觀察生物人工材料(biological artificial material,BAM)人工骨修複下肢負重骨骨缺損的臨床效果。研究指出,BAM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誘導作用,其內結構可以保持一定的剛度和強度,可用於下肢負重骨骨缺損的修複。該文章發表在2012年第28卷第8期《中華創傷雜誌》上。
選擇2008年1月- 2010年12月收治的采用BAM人工骨進行手術植入修複骨缺損的32例下肢負重骨骨缺損患者,年齡21 ~ 77歲,平均32.5歲。骨缺損體積為1.0 cm×2.0 cm×2.5 cm~3.0 cm×3.5 cm ×5.0 cm,平均15.4 cm3。骨缺損病因主要為粉碎性骨折、骨囊腫、骨纖維結構不良、慢性骨髓炎等。術後即刻及術後1,2,3,5,7,9,12,18個月進行隨訪,觀察術後全身及切口局部反應、血鈣/磷改變情況、骨缺損修複及患肢負重功能恢複情況。
結果顯示,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隨訪9 ~18個月,平均10.5個月。術後至末次隨訪所有患者均無局部或全身移植物排斥反應。隨訪X線片示術後3個月BAM人工骨植入區與骨缺損周圍的骨組織之間界限模糊,有新生骨形成;術後6個月BAM人工骨植入區明顯有新骨長入,人工骨材料與骨組織融為一體,骨缺損已基本修複。術後患肢完全負重時間為術後2.5 ~4個月,平均3.2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