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分析了 200 多隻貓的 DNA,這些 DNA 的時間跨度達 9000 年,來自包括中石器時代的羅馬尼亞到 20 世紀安哥拉在內的世界各地。分析結果揭示了貓從新石器時代起的擴散情況、近東及埃及種群對家貓基因庫的貢獻,以及中世紀虎斑貓的起源。
貓的馴化時間相對晚於狗,與人類共同生活了幾千年後才開始被馴化。人類馴化貓最有可能的原因是貓能捕捉農業害獸,與人類存在互利關係。巴黎法國科學研究中心及巴黎第七大學的 Eva-Maria Geigl 及同事收集了不同曆史時期的貓的遺骸,包括埃及貓木乃伊和現代非洲野貓,並對它們進行了 DNA 測序。
他們發現有兩個主要譜係對當今的家貓產生了貢獻。一個是 IV-A,首先出現在亞洲西南部,後在公元前 4400 年左右擴散至歐洲。另一個是 IV-C,這是一支在埃及占優勢地位的非洲貓譜係,埃及貓木乃伊主要都來自它們。作者發現,IV- C 譜係在公元前 1000 年沿貿易路線(可能是因為商船需要貓來控製齧齒類動物)在地中海地區擴散開來。這些外來貓抵達這些地區後,與當地的家貓或野貓產生了雜交。作者指出,令人驚訝的是,與虎斑貓斑點相關的隱性基因突變在中世紀才出現:首先出現在亞洲西南部,之後擴散至整個歐洲和非洲。作者認為,這表明最早的貓的馴化可能集中於行為性狀而非美觀性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