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來大姨媽,常常需要忍受包括情緒波動、疲勞、下腹部疼痛、肌肉和關節疼痛等不適。據統計,約 85% 的女性會在經期或者之前出現上述症狀。醫學上將此歸類為經期綜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其中,近 5% 的女性症狀更為嚴重,會發展成經前焦慮性障礙(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PMDD),即情緒嚴重不穩定。
這是為什麼呢?近期,來自於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研究團隊在《Molecular Psychiatry》期刊發表文章,找到了導致經前焦慮障礙的關鍵基因。他們證實,這一類基因是導致女性出現經前焦慮性障礙的罪魁禍首。
David Goldman 教授帶領研究團隊發現,PMDD 致病機理因為激素而存在個體差異。月經前期經常出現情緒障礙的女性對體內激素濃度的變化更為敏感,即便激素水平正常。他們證實關閉雌激素和孕激素能夠消除 PMDD 症狀,而啟動激素分泌會再次引發情緒障礙。
他們找到造成這一差異的關鍵因素——ESC/E(Z) 基因複合體,它們負責調控基因在響應環境因素時的表達情況。相比於正常細胞,PMDD 患者細胞內超半數的 C/E(Z) 基因表達量過高,而且其中 4 個關鍵基因表達量卻又低於正常水平。
對於 PMDD 患者,孕激素促進其中一些 C/E(Z) 基因的表達,而雌激素會抑製它們的表達。這意味著,PMDD 患者體內激素會幹擾關鍵基的表達。
“我們首次從細胞水平解析了 PMDD 的致病機理。證實經前焦慮性障礙與雌激素、孕激素有關聯。” 文章作者 Peter Schmidt 教授表示,“ESC/E(Z) 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