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鄭州大學醫藥科學研究院河南省肝病藥理重點實驗室研究人員發表論文,旨在研究菊科艾Artemisia argyi幹燥葉的化學成分及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活性。研究指出,化合物2~4為首次從艾葉中分離得到,其中3’-甲氧基薊黃素對HBs Ag和HBe Ag有抑製作用,其對HBs Ag的半數抑製濃度(IC50)為8.09 mg·L-1,對HBe Ag的IC50小於2.5 mg·L-1。該文發表在2016年第09期《中國實驗方劑學雜誌》上。
采用矽膠柱色譜分離其化學成分,並根據理化性質、核磁共振波譜法、質譜法以及參考相關文獻鑒定化合物結構,采用噻唑藍(MTT)法測定化合物對Hep G 2.2.15細胞的毒性以及酶聯免疫(ELISA)法檢測各組分對Hep G 2.2.15細胞上清液中HBe Ag和HBs Ag分泌的影響。
結果顯示, 從艾葉乙酸乙酯部位分離鑒定了5個化合物,分別為豆甾醇(1),5,4’-二羥基-6,7,3’-三甲氧基黃酮(3’-甲氧基薊黃素)(2),達瑪二烯醇乙酸酯(3),5,7,4’-三羥基-3’,8-二甲氧基黃酮(4),十六烷酸丙酯(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