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糖尿病患病率的急劇增加,糖尿病已經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慢性疾病之一。長期以來,人們一直關注於長期高血糖所導致的各種慢性血管並發症,而忽略了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焦慮、抑鬱、睡眠障礙等也逐漸成為臨床關注的焦點。
世界睡眠醫學學會將每年3月的第三個星期五(2016年3月18日)定為世界睡眠日,我國則將每年的3月21日定為睡眠日。本期將介紹睡眠障礙以及糖尿病與睡眠障礙的關係,希望全科醫生能夠更加關注慢病患者的睡眠問題。
睡眠的基本概念
睡眠是人體重要的生理過程,約占人生三分之一的時間。睡眠具有腦部溫度調節、神經元解毒、能量保存、組織修複、免疫防禦以及鞏固學習記憶的功能,在機體代謝以及內分泌的調節中也發揮重要作用。睡眠過程主要分為快速動眼睡眠(rapid eye movement,REM)以及1、2、3、4期非快速動眼睡眠(NREM),NREM中的3、4期又被稱為慢波睡眠。前半夜睡眠主要以慢波睡眠為主,而後半夜睡眠則以快速動眼睡眠,1、2期非快速動眼睡眠以及覺醒狀態為主。NREM一般沒有記憶,而動眼睡眠與記憶相關,大部分夢發生在此階段。人一生在不同的發育階段,睡眠模式也不同:嬰兒期REM和NREM的總時間是最長的,可長達16小時以上,隨著年齡增加,睡眠時間逐漸減少。
睡眠障礙的定義及分類
睡眠障礙是指睡眠量、質或定時異常,或是在睡眠中及睡眠-覺醒時發生的異常行為或生理事件。睡眠障礙可由調節睡眠覺醒的內部機製異常引起,也可由軀體疾病引起。
關於睡眠障礙的分類標準,各國不一。
美國《精神障礙的診斷與統計手冊》強調睡眠障礙患者個體主觀感受和社會功能受損情況,將睡眠障礙分為原發性睡眠障礙、睡眠失調和睡眠異常。
中國的分類更側重於對各種類型睡眠障礙的症狀描述,分為非器質性睡眠障礙(包括失眠症、嗜睡症、睡眠-覺醒節律障礙、睡行症、夜驚、夢魘症)和其他或待分類非器質性睡眠障礙。
失眠
失眠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睡眠不足,包括睡眠時間、睡眠深度及體力恢複的不足,失眠的診斷標準包括至少每周發生3次,並至少已1個月。失眠又分為三個亞型。
入睡困難型就寢半小時甚至1~2個小時仍難以入睡,多見於神經官能症、焦慮症或經曆重要生活事件者。
睡眠表淺睡眠表淺、、易醒易醒、、多夢型每晚醒3~4次以上,醒後不易入睡,每晚覺醒15%~20%的睡眠時間(正常人一般不超過5%),多見於具有緊張個性的個體。
早醒型多於淩晨3~4點醒來,醒後不能入睡,多見於抑鬱症患者。
嗜睡症
過度的白天或夜間的睡眠,不是由於睡眠不足、藥物、酒精、軀體疾病所致,也不是精神障礙的症狀。症狀學標準包括以下幾個方麵:①白天睡眠過多或睡眠發作;②不存在睡眠時間不足;③不存在從喚醒到完全清醒的時間延長或睡眠中呼吸暫停;④無發作性睡病的附加症狀(例如猝倒症、睡眠癱瘓、入睡前幻覺、醒前幻覺等),幾乎每天發生,並至少已1個月。
睡眠-覺醒節律障礙
睡眠-覺醒節律障礙指持久或反複發作的能導致過度睡眠或失眠的睡眠,是因環境要求的睡眠與覺醒的形式與其晝夜睡眠和覺醒形式不配合所導致。根據臨床表現分為睡眠時相延遲型、時差綜合型和輪班型。
睡行症
亦稱夢遊症或夜遊症,是一種在睡眠過程中尚未清醒而起床在室內或戶外行走,或做一些簡單活動的睡眠和清醒的混合狀態。多發生在NREM,持續數分鍾到半小時甚至更長,然後就地或重新上床睡覺。大多數睡行期間的行為都是固定的並且複雜程度較低。即刻醒來或次晨醒來均不能回憶。
夜驚
夜驚是常見於幼兒的睡眠障礙,主要表現為睡眠中突然驚叫、哭喊,伴有驚恐表情和動作,以及心率增快、呼吸急促、出汗、瞳孔擴大等自主神經興奮症狀。
夜驚發生在非快速動眼睡眠階段。
夢魘症
是指睡眠中被噩夢突然驚醒,且對夢境中的恐怖內容能清晰回憶,並心有餘悸的一種睡眠障礙,一般發生在REM睡眠期。其最大特點是反複出現一些讓人感到恐怖的噩夢,夢魘因不同的文化背景而出現明顯的差異。
睡眠障礙的常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