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室內手術技術要點

作者:成都軍區總醫院神經外科 顧建文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10-04-06

  腦內部的腔隙稱為腦室。在大腦兩個半球內有側腦室,間腦內有第3腦室;小腦和延腦及腦橋之間有第4腦室,各腦室之間有小孔和管道相通。腦室中的脈絡叢產生腦脊液。腦脊液在各腦室與蛛網膜下腔之間循環,如腦室的通道發生阻塞,則腦室中的腦脊液越來越多,則擴大形成腦積水。

  (一)側腦室:側腦室(lateral ventricle)左右各一,分別位於左、右大腦半球內,並延伸到半球的各個葉內,側腦室分為四部分:①中央部(central part),位於頂葉內;②前角(anterior horn),最大,伸向額葉;③後角(posterior horn),伸入枕葉內;④下角(inferior horn),最長,伸至顳葉內。兩個側腦室各自經左、右室間孔與第三腦室相通。

  (二)第三腦室:第三腦室(third ventricle)是位於兩側背側丘腦及下丘腦之間的一個矢狀裂隙。前上方經左、右室間孔(interventricular foramen)與相應側腦室相通,向後下經中腦水管與第四腦室相通。

  (三)第四腦室:第四腦室(fourth ventricle)是位於延髓、腦橋與小腦之間的腔,第四腦室的底即菱形窩。第四腦室的頂,形如帳蓬,朝向小腦。在第四腦室頂下部,靠近菱形窩下角和兩個外側角處,各有一孔,在近下角處正中的孔為第四腦室正中孔(median aperture of fourth ventricle),在兩個側角附近的孔為第四腦室外側孔(lateral aperture of fourth ventricle)。它們皆與蛛網膜下隙相交通。第四腦室向上通中腦水管,向下通脊髓中央管。

  腦室內手術要能夠同時達到視野好、血供來源阻斷完全及無重要功能損傷要求。常見入路:①顳頂入路,優點是對位於三角區腫瘤,從皮層至腫瘤的距離最短,但缺點是術後並發症較多,如頭暈、同向偏盲等,此外,此入路失血較多;②顳中回入路,對於三角區及顳角腫瘤較為有利;③顳極切除入路,利於顳頂腫瘤,可行先脈絡膜前動脈結紮,減少對語言功能影響;④枕極切除入路,利於三角區腫瘤,缺點是同向偏盲及難以早期處理供血動脈,但可減少腦牽拉;

  ⑤頂枕部入路,利於三角區體部腫瘤,缺點是易引起視野缺損;⑥額中回入路,利於前角或體前部腫瘤,最常見,主側易引起語言功能損害;⑦經胼胝體入路,利於前角及體部腫瘤,但應避免損害膝部。在選擇入路時,術者應仔細研究影像學資料,包括CT、MRI、血管造影,分析腫瘤準確位置、大小及血供情況,優勢半球理應考慮到。應用已獲得知識,選擇最適者。位於三角區的、由脈絡膜前動脈供血的中、小型腫瘤,可應用顳中回入路;位於三角區內的、血供較少,無視野缺損的大腫瘤,則應選擇頂枕入路,分塊切除。由脈絡膜前及後動脈雙重供血的大腫瘤的切除極為危險,如果第一入路止血困難,則可導致腦牽拉過度引起神經損害,因此,必要時應用聯合入路。選擇何種體位由手術入路決定,同時,某些細節如調整手術顯微鏡、延長切口、改變入路等也應列入計劃中。可應用重力幫助顯露,如胼胝體入路,可利用重力使一側半球遠離大腦鐮。

  頭部抬高20~30℃利於靜脈引流與止血。腦室引流管放置也很重要。皮層切口一定要繞開重要功能層,避免引起神經局灶症狀,切記最短的入路不一定是最好的入路。暴露的原則是腫瘤可及,但首先需控製供血動脈。術中活檢是決定手術程序的重要一點。剝離一定要在腫瘤與室管膜界麵進行,在顯微鏡下腫瘤與室管膜、脈絡叢及周圍白質界麵極易辨別,嚴密止血,防止剝離麵及室管膜的滲血。引起病人預後差的最主要原因是在止血過程中過度牽拉腦組織,造成腦水腫。術中出血時,應采用棉片保護住室間孔,防止血液擴散入其它腦室,若腫瘤切除後,仍有腫瘤堵塞室間孔,則可打通透明隔。防止腦過度牽拉的最好方法是,在視野中分塊切除腫瘤,再利用輕拉腫瘤、吸引或重力將視野外腫瘤引進視野內,分塊切除。當腫瘤難以進入視野中,則可考慮聯合入路。術中應用利用腦標誌性結構,如丘紋靜脈、透明隔及室間孔等進行導向,為此,手術顯微鏡倍數不應太大,否則容易失去方向。當腫瘤侵入腦深部結構如丘腦或腫瘤造成解剖結構紊亂時,可考慮次全切除,這時,減小瘤體及打通腦脊液循環通路為主要目標。

關鍵字:腦室,手術,技術要點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