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屆歐洲肝髒研究協會年會召開

2012年4月18日第47屆歐洲肝髒研究協會(EASL 2012)年會在西班牙巴塞羅那國際會議中心隆重召開。此次會議為期4天,據悉8000多位來自世界各地的肝病專家學者參會。EASL 2012采用遠程會議和社交網絡平台,醫學專家可以通過這些平台分享經驗、教授技能、發布最新研究結果。會議主題包括:肝移植與肝髒外科、肝硬化及並發症、肝髒腫瘤、分子與細胞生物學、肝髒免疫學(包括病毒性肝炎的免疫學)、肝纖維化的非侵入性標誌、乙型肝炎與丁型肝炎、丙型肝炎、甲型肝炎與戊型肝炎、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與藥物誘導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與慢性膽汁淤積性肝病、遺傳性及兒童肝病、歐洲公共衛生等14個方麵。醫學論壇網特別製作EASL2012專題,隨著會議的進行逐步更新專題內容,敬請關注。

亞洲PBC:“西方疾病”的“東方經驗”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友誼醫院肝病中心賈繼東教授從以下5方麵報告了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PBC)在亞洲人群中的特點:流行病學、免疫學發病機製、臨床表現、自然史和治療。流行病學和免疫學發病機製 PBC曾被認為是西方特有的自身免疫性肝病之一。2010年我國廣州學者的研究顯示,中國南部地區人群的PBC患病率為492例/100萬人,以女性為主,與西方國家患病率相似。 PBC具有遺傳易感性,呈家族聚集性。2012年,中國PBC家族患病率為5.9%,與西方國家的患病率相似。[詳細]

中國慢性丙型肝炎:“好”宿主中的“壞”病毒

中國北京人民醫院北京大學肝病研究所魏來教授從HCV基因1型更易誘發近終末期肝病、“好”宿主持續病毒學應答(SVR)率較高且伴有自發性HCV清除,以及中國的“壞”病毒與“好”宿主3方麵內容進行了報告。[詳細]

居住於歐洲中國人群的肝病預防、診斷與治療

意大利波蒂(Puoti)教授指出,目前長期居住在意大利的中國人有188352人,是意大利的第4大外國社區。目前移民、特別是來自乙型肝炎病毒(HBV)中高度流行國家移民中的乙肝發病率,遠高於大多數歐洲國家本國人群的發病率。[詳細]

減重手術是NASH的有效治療手段

一項前瞻性研究顯示,經減重手術1年和5年後,非酒精性脂肪型肝炎(NASH)患者基線特征顯著改善。該研究對890例接受減重手術的病態肥胖患者分析後發現,NASH活動度評分(NAS)≥5 患者的肝細胞氣球樣變、炎症、纖維化發生率,以及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和胰島素抵抗指數(IR)水平較高。多變量分析顯示,IR是NASH的獨立預測因子。在減重手術術後0~1年間,NAS≥3患者的ALT、IR、纖維化、氣球樣變、炎症和脂肪變性改善顯著(P值均<0.0001)。[詳細]
更多>>  論文集萃

ABR指數評估靜脈曲張破裂轉歸

近日,韓國Kyungpook國立大學Sun Young Ahn在第47屆歐洲肝髒研究學會年會上,發表了關於ABR指數對預測急性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治療失敗的前瞻性驗證的演講。ABR指數可以準確地評估急性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早期治療轉歸。急性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患者最嚴重的並發症之一,具有高死亡風險。Baveno Ⅳ將ABR指數作為一項獨立因素。在任何時間點ABRI值≥0.75就被確定為未能控製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詳細]

ASPIRE研究

在經聚乙二醇幹擾素(Peg-INF)/利巴韋林(RBV)治療失敗丙肝患者中,TMC435(研究性NS3/4A蛋白酶抑製劑)聯合Peg-INF/RBV,可顯著提高24周持續病毒學應答率。一項Ⅱb期、隨機雙盲研究結果顯示,在Peg-INF聯合RBV治療失敗患者中,接受TMC435(qd,口服)加上述療法患者的24周持續病毒學應答率顯著高於接受安慰劑者(61%~80%對23%),在既往無應答的難治性肝硬化患者中,該藥可被很好耐受。上述研究納入感染HCV基因1型。[詳細]

ANRS CO20-CUPIC研究

在肝硬化患者中,特拉潑維或博賽潑維安全性不佳,與Ⅲ期試驗報告的嚴重不良事件發生率(9%~14%)相比,兩種藥物與嚴重不良事件發生率(30%~51%)升高相關。Ⅲ期試驗顯示,特拉潑維與頻發皮膚病和貧血相關,而博賽潑維與頻發貧血相關,但這些研究很少納入肝硬化患者。該研究旨在探索蛋白酶抑製劑藥物聯合聚乙二醇幹擾素(Peg-IFN)和利巴韋林的安全性,前瞻性納入感染基因1型HCV的代償性Child-Pugh A級肝硬化患者。[詳細]
  EASL資料
  中國醫學論壇報現場報道
更多>>   相關鏈接
更多>>  往期回顧
  專題鏈接
主頁 | 廣告條款 | 法律顧問 | 聯係我們 | 版權聲明 | 關於我們 | 誠聘英才 |
copyright©中國醫學論壇報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040853號
互聯網醫療保健信息服務審核同意書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