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11年8月6-7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消化科在京舉辦了第二屆免疫介導消化係統疾病論壇,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常委、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劉玉蘭教授擔任本次會議主席,來自日本、美國以及國內約500名專家學者參加了本屆論壇。為提高臨床醫師對免疫介導的消化係統疾病的診治水平,我們特邀劉玉蘭教授精心挑選、並組織整理了本屆論壇中的部分精彩學術報告,其中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消化係統損害、免疫反應在消化係統疾病發病機製中的作用等。

  免疫介導的消化係統疾病
係統性紅斑狼瘡的消化係統損害
係統性紅斑狼瘡(SLE)是一種臨床表現多樣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SLE患者中,消化係統受累較為常見。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蘇茵教授報告了SLE消化係統損害的臨床特點。SLE可累及大部分消化係統器官,包括食管、胃、腸道、胰腺及肝膽等,其中以腸道受累最為複雜。..[詳細]
自身免疫性肝病與風濕免疫疾病
在本屆論壇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消化內科、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的馬雄教授報告了自身免疫性肝病與風濕免疫疾病的特點及其相互影響。自身免疫性肝病可分為以肝炎為主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和以膽係損害及膽汁淤積為主的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PBC)和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PSC)。..[詳細]
腸道黏膜免疫與腸易激綜合征
腸易激綜合征(IBS)病因及發病機製尚未明確,目前認為多個因素參與其發病,如腸動力失調、內髒感覺過敏、腦—腸軸功能異常及精神心理因素等。近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IBS患者存在腸道黏膜低度炎症—免疫激活,甚至有人提出IBS和炎性腸病可能代表著腸道慢性炎症的兩個極端。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消化科段麗萍教授報告了腸道黏膜免疫在IBS發病中的作用。..[詳細]
食管動力障礙與自身免疫性疾病
食管動力障礙可以在多種自身免疫係統疾病中出現,但患者並非一定出現症狀,食管動力障礙的表現與自身免疫疾病本身的性質有關。在會上,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馮桂建教授報告了各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食管動力障礙的特點。..[詳細]
共生菌與腸黏膜的相互作用
人體腸道菌群約有500~1000個不同種屬,在數量上是人體細胞的10倍。那麼這些腸道菌群的產物是否可以與腸黏膜及免疫細胞相互作用從而調節機體免疫係統呢?在本屆論壇上,美國學者譚小弟教授報告了兩種腸道菌群產物與腸黏膜及免疫細胞之間的作用機製。..[詳細]
幽門螺杆菌與自身免疫性疾病
幽門螺杆菌(Hp)是目前發現唯一能夠長期定植於胃黏膜的微需氧革蘭陰性杆菌,其感染後可引起機體一係列免疫反應,但機體不能清除Hp。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消化科王晶桐教授報告了Hp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關係。..[詳細]
IgG4相關性膽管炎診斷和治療
在本屆論壇上,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陸倫根教授報告了IgG4相關性膽管炎診斷和治療的最新進展 。IAC的生化和膽道造影表現與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PSC)相似,常累及肝外膽管。血IgG4水平升高、膽管與肝組織中大量IgG4陽性漿細胞浸潤是其特征性表現,激素治療對IAC有效。IAC常伴有AIP,但也有部分IAC患者並無AIP存在的證據……

..[詳細]
  相關鏈接
主頁 | 廣告條款 | 法律顧問 | 聯係我們 | 版權聲明 | 關於我們 | 誠聘英才 |
copyright©中國醫學論壇報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040853號
互聯網醫療保健信息服務審核同意書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