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多學科診治進展

2011年6月10-12日,第八屆北京國際消化疾病論壇在北京召開。在我國,胃癌發病率居各類腫瘤之首。在國家衛生部組織的1990-1992年全國第二次死因調查中,我國胃癌死亡人數占所有因癌症死亡人數的23.2%。這與我國胃癌早期診斷與治療水平較低有關。本次會議設立了胃癌診治專題研討會,成為本屆論壇的一大亮點。在會上,來自消化、影像、病理、腫瘤及外科等不同學科的專家報告了胃癌在各自領域診斷和治療方麵的最新研究進展,交流了臨床實踐的心得體會…… [詳細]
更多>> 精彩報告
重視潰瘍性結腸炎的維持緩解治療
潰瘍性結腸炎(UC)的病因和發病機製仍不十分明確,尚缺乏特異性的治療藥物。目前,UC的治療藥物主要包括氨基水楊酸製劑、腎上腺皮質激素、免疫抑製劑、生物學製劑及腸道微生態製劑等,我國UC的治療共識意見與國外基本一致。一、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目標:現代治療的目標是盡快控製發作,取得更快緩解,獲得內鏡下黏膜愈合,維持長期緩解,減少複發。新的治療目標更加關注UC的複發,而降低複發率的關鍵是迅速誘導緩解,長期維持緩解,最終達到完全黏膜愈合……..[詳細]
難治性克羅恩病的治療
6月11日上午,北京協和醫院錢家鳴教授就難治性克羅恩病的診治問題作了精彩報告。目前,難治性克羅恩病(CD)尚無統一定義,文獻多指激素抵抗或依賴的CD患者。此外,對於合並狹窄、瘺、膿腫等並發症或伴隨長期慢性活動與反複發作、病情重篤者也應該劃入頑固性CD範疇。針對難治性CD的定義,錢教授提出了她自己的觀點,她認為目前難治性CD的概念不太準確,基於臨床應用,大部分的CD病人應該選用免疫抑製劑,若患者選用硫唑嘌呤(AZA)類藥物仍然治不好,或有瘺或有並發症的,可能才算嚴格的難治性CD。..[詳細]
幽門螺杆菌(Hp)與相關疾病
6月12日下午,周麗雅教授報告了《我國幽門螺杆菌感染診斷和治療的規範性研究》中成人部分的研究結果。他們發現:在Hp感染患者中,與對照治療組相比,Hp根除治療進一步改善了CG、FD-EPS患者的臨床症狀;進一步改善了NSAID患者胃黏膜糜爛,CG患者胃黏膜慢性炎症和炎症活動度;與Hp感染者相比,Hp陰性CG、FD患者對藥物治療的臨床症狀改善效果更佳,Hp陰性NSAID患者對藥物治療的胃黏膜糜爛效果更佳;在Hp根除率方麵,EAC療法和序貫療法在各種病種和總體上均無顯著性差異。..[詳細]
內鏡下逆行治療闌尾炎
闌尾炎由Fitz教授於1886年正式命名,是消化係統的常見疾病,也是“急腹症”最常見的病因之一。約占因腹痛住院患者總數的25%。一個多世紀以來通過外科手術(包括常規開腹、腹腔鏡)切除闌尾是治療闌尾炎的主要方法。但均需要打開腹腔進而切除病人闌尾,會對病人造成人為創傷,同時可能引起穿孔、出血、感染、粘連等並發症。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以下簡稱“哈醫大二院”)消化內科劉冰熔主任在國際上首次嚐試應用結腸鏡在無需開刀切除闌尾的基礎上治療闌尾炎。..[詳細]
鋇條結腸傳輸試驗在健康人群的臨床實踐
根據結腸動力學改變,慢性便秘患者主要分為兩種類型:1.結腸轉運延遲;2.糞便沿結腸正常通過,但是在直腸內被保存時間過長。了解和確定患者結腸動力學改變可以指導臨床治療的選擇,如結腸轉運延遲可用促動力藥物,而輸出道梗阻可用生物反饋治療。結直腸傳輸時間是反映結腸運動功能的重要指標。測定結直腸傳輸時間的理想方法應為:生理狀態下、非侵襲性、真實地反映食團沿著消化管推進的過程。目前臨床上可選用的方法包括:鋇條結腸傳輸試驗、結腸閃爍顯影和新型的生物磁療法。臨床上絕大多數經驗均來自於檢測使用攝入鋇條後拍攝腹部平片來了解鋇條在結腸的傳輸情況,以此來測定結腸傳輸時間。..[詳細]
壁報推介
更多>> 會議現場
主頁| 廣告條款 |法律顧問|聯係我們|版權聲明|關於我們| 誠聘英才|
copyright©中國醫學論壇報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040853號
互聯網醫療保健信息服務審核同意書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