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潰瘍,無“幽”生活(六)

作者:cmt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5-06-11

消化性潰瘍是一種全球性常見病,研究證實,幽門螺杆菌(H.pylori)感染是消化性潰瘍的重要病因,因此,在消化性潰瘍的治療中,除抑酸和保護胃黏膜外,根除H.pylori是徹底治愈消化性潰瘍的前提。本版將與讀者分享2例H.pylori(+)的消化性潰瘍病例及2例H.pylori(+)胃MALT淋巴瘤伴潰瘍病例的診治經過,希望對大家的臨床實踐有所幫助。

幽門管潰瘍1例

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王俊珊

主訴劍突下疼痛1月。

現病史患者,男,69歲。1個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劍突下不適,伴隱痛,呈間斷性發作,進食後加重。無肩背部放射痛,無黑便,無便血,無嘔血等不適。與體位、排便無明顯相關性。患者病程中未出現胸悶、心慌、出冷汗、黑懵、暈厥等不適。自行口服鋁碳酸鎂,疼痛緩解不明顯。2015年4月29日至我院就診。

查體及輔助檢查患者體溫36.5℃,心率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壓120/80mmHg。腹軟,劍突下有輕壓痛,無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Murphy征陰性,移動性濁音陰性,腸鳴音4次/分。雙下肢無水腫。血常規示,白細胞正常,紅細胞(RBC)3.97×1012/L,血紅蛋白(Hb)120g/L,紅細胞壓積(HCT)36.4%,血小板正常,糞隱血陰性。腫瘤標記物陰性。心電圖示竇性心律。

2015年4月29日行胃鏡(圖1)示,幽門管潰瘍,約0.4×0.5cm大小,上覆白苔,周圍黏膜充血,水腫明顯。活檢病理示,(幽門)黏膜中度慢性炎伴輕度活動性炎,並見小塊炎性滲出及壞死。呼氣試驗示,H.pylori(+)。2015年5月1日行上腹部增強CT示,肝S2段囊腫,兩腎多發囊腫,胃竇壁輕度增厚,結合臨床。

初步診斷幽門管潰瘍,H.pylori感染。

治療及轉歸予埃索美拉唑20mg,1日2次(bid)+替普瑞酮50mg,1日3次(tid)治療2周。同時囑患者少渣半流食,忌食辛辣刺激及生冷或高溫食物,忌煙忌酒。

2周後予以正規的抗H.pylori四聯療法,方案為埃索美拉唑20mgbid+阿莫西林1gbid+克拉黴素0.5gbid+果膠鉍200mgbid治療1周。

2015年5月20門診複查胃鏡(圖2)示,潰瘍愈合良好。

囑患者繼續口服埃索美拉唑20mg,1日1次(qd)+替普瑞酮50mgtid2周,近期複查胃鏡。並保持定期隨訪。

十二指腸球部潰瘍1例

周口市中心醫院劉學進

主訴上腹疼痛2天。

現病史患者男,25歲,近1年來時有反酸、腹部飽脹感,未予治療。2天前無明顯誘因出現上腹部脹痛,呈陣發性,惡心、嘔吐,遂就診我院。患者無發熱、咳痰,無胸悶氣促,精神食欲欠佳,小便正常。

既往史患者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無高血壓、肝炎、肺結核病史,無藥物過敏史,無外傷手術史。

輔助檢查14C-尿素呼氣試驗示,H.pylori(+)。胃鏡(圖3)診斷為賁門炎,慢性淺表性胃炎,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活動期。

診斷1.十二指腸潰瘍;2.H.pylori感染。

治療予埃索美拉唑20mgbid+阿莫西林1gbid+克拉黴素0.5gbid+果膠鉍300mgbid方案治療。1月後複查胃鏡(圖4)示,慢性淺表性胃炎,十二指腸球部潰瘍(S2期)。H.pylori(-)。14C-尿素呼氣試驗示,H.pylori(-)。

體會H.pylori感染幾乎都會引起胃黏膜活動性炎性反應,長期感染後部分患者可發生胃黏膜萎縮和腸化感染,也是消化性潰瘍病重要發病原因和複發因素之一。薈萃分析證實,增加以質子泵抑製劑(PPI)為基礎的三聯方案的療程可提高H.pylori根除療效,此外,延長H.pylori根除療程可顯著提高根除率。其中,經典五交叉臨床試驗顯示,埃索美拉唑的抑酸能力明顯優於其他PPI藥物。

胃MALT淋巴瘤1例

武警後勤學院附屬醫院陳金梅

主訴間斷上腹部脹痛3月餘,加重1周。

現病史患者女,68歲,3個月前出現上腹部脹痛,為間斷隱痛,進食後加重。偶有反酸、燒心、噯氣,無惡心、嘔吐。自服多潘立酮、奧美拉唑治療,症狀減輕。1周前進食後腹部脹痛症狀加重,伴嘔吐,嘔吐物為胃內容物。無嘔血、黑便,無發熱。

既往史患者慢性胃炎20餘年,未係統診治。

輔助檢查13C-呼氣試驗數值17.5。H.pylori(+)。當地醫院行胃鏡檢查(圖5)示,胃角潰瘍、糜爛性胃炎。病理示,(胃竇、胃角)黏膜組織相關結外邊緣區B細胞性淋巴瘤(MALT),部分區域向大B細胞轉化。免疫組化示,CD20(+),CD97(+),CD10(+),CD3(-),CD45ro(-),CyclinD(-),CD5(-),Ki67>80%。

診斷胃MALT淋巴瘤。治療予根除H.pylori治療,埃索美拉唑40mgbid+阿莫西林1gbid+克拉黴素0.5gbid+磷酸鋁凝膠20gtid,1個月。1月後複查胃鏡(圖6)示,胃角呈拱橋狀,黏膜粗糙,可見片狀充血灶。胃竇黏膜粗糙,散在水腫灶。

體會胃MALT淋巴瘤為低度惡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具有臨床少見、誤診率高的特點。其發生與H.pylori感染密切相關,抗H.pylori是首選治療方法;胃鏡、超聲內鏡(EUS)是重要的檢查方法;病理診斷是胃MALT淋巴瘤診斷的金標準。胃MALT淋巴瘤的治療、預後與疾病分期密切相關,多點深層活檢可提高診斷陽性率,疑似淋巴瘤時標本常規行免疫組化檢查。

胃竇、胃角MALT淋巴瘤1例

上海市靜安區中心醫院謝軍

主訴上腹部隱痛、噯氣、反酸2年。

現病史患者女,47歲,2010年4月起出現上腹部隱痛、噯氣、反酸症狀,當地醫院胃鏡診斷為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病理示,非萎縮性胃炎、H.pylori(+)。給予吉法酯、動力藥、PPI、胃複春等好轉。2011年9月複查胃鏡(圖7)示,(胃竇胃角)疣狀胃炎,多發息肉樣隆起伴增生。活檢病理示,胃炎活動期,腸化(++)。給予吉法酯等中西結合藥物治療。2012年4月已無任何症狀,為複查就診我院。

輔助檢查入院後行胃鏡(圖8)檢查,再行多塊多方向深活檢,並與病理科聯係行免疫組化特殊染色檢查。活檢病理示,胃竇、胃角MALT淋巴瘤,H.pylori(+)。腹腔清除淋巴結檢查均無累及。

診斷胃MALT淋巴瘤。

治療予埃索美拉唑+克拉黴素+阿莫西林+枸櫞酸鉍劑治療2周。1月後複查H.pylori(-)。患者症狀好轉,繼續予PPI等維持治療,半年後隨訪再次複查胃鏡(圖9),病情穩定。

體會我國目前近有2/3的人群感染H.pylori,其誘發多種疾病。MALT淋巴瘤患者中的H.pylori感染率達85%~90%,早期根除H.pylori,MALT淋巴瘤可縮小或消失。歐洲MaastrichtⅢ會議共識及2007年廬山共識均推薦含鉍製劑的四聯療法作為抗H.pylori的一線治療方案。

關鍵字:,潰瘍,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