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胃腸病學》(Gastroenterology)發表《非住院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內科治療臨床實踐指南――多倫多共識》一文,這是一篇最新的關於潰瘍性結腸炎(UC)成年患者處理指南。新指南根據UC病變嚴重程度和累及部位不同,總結3個處理流程和34條處理建議,對UC治療的臨床實踐具有指導意義。本刊編輯整理指南主要內容,並特約第四軍醫大學西京消化病醫院吳開春教授解讀該指南。
指南建議
■專家解讀
潰瘍性結腸炎的最新指南――更細、更新、更嚴、更實用
第四軍醫大學西京消化病醫院吳開春
今年5月《胃腸病學》(Gastroenterology)發表《非住院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內科治療臨床實踐指南――多倫多共識》一文,這是一篇最新的潰瘍性結腸炎(UC)成年患者處理指南,近年發表的類似內容是英國消化學會《成人IBD處理指南》(Gut,2011),距今已有4年。多倫多共識由加拿大23名消化病學專家製定,通過整理回顧文獻,總結出5個部分34條意見,經過反複修改、投票,最終確定出34條推薦聲明以及3個處理流程。整個過程曆時一年,嚴謹細致,每條聲明都有充足的文獻支持,是對此前歐美及國際上相關指南的更新,應該說對目前UC治療的臨床實踐具有指導意義。新指南的內容特點如下。
1.根據UC病變嚴重程度和累及部位提出不同處理意見,更加細化。
由於輕中度UC和中重度UC患者的轉歸可能不同,因此處理時應該采用不同策略;UC病變可分為直腸、左半結腸和廣泛結腸炎三種類型,UC病變累及的範圍和部位不同,需要給藥途徑也不同。本指南的各項聲明和處理流程均按UC病變嚴重程度和累及部位分列,針對性強,便於掌握和操作。
2.本指南采納了最新臨床研究成果(如GEMINIⅠ試驗的結論),將維多珠單抗(vedolizumab)首次寫入IBD指南,並視其作用和地位與抗腫瘤壞死因子(TNF)單抗等同甚至更高,是有效治療UC的生物製劑,可以作為中重度UC及難治性UC的一線治療或二線治療藥物。
3.更加強調及時進行臨床療效檢測,不同藥物的療效評估時限不同。例如,5氨基水楊酸的療效評估時限是4~8周,皮質激素的療效評估時限是2周,抗TNF單抗的療效評估時限是8~12周,維多珠單抗的療效評估時限是8~14周,超過時限仍無症狀改善則需更換治療方案。
4.對待臨床探索性項目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糞菌移植、益生菌治療UC仍缺乏大規模多中心臨床驗證,因此還不能推薦在臨床廣泛應用,除非進行臨床試驗。
總而言之,多倫多共識作為最新的UC內科處理國際指南,分層細、內容新、要求嚴、可操作性強,值得大家研讀並逐步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