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炎和膽石症的營養治療

作者: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 葛聲 沈麗 馮曉慧 曹芸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2-10-08
 膽囊炎和膽石症的營養治療  膽囊炎和膽石症的營養治療

 

  膽囊炎膽石症是最常見的膽道疾病,兩者常同時存在,互為因果。盡管病因複雜,但其發生和發展與飲食習慣密切相關。本期介紹1例因長期不規律飲食而導致膽囊炎急性發作的病例。該患者奉行“過午不食”,中餐與第2日早餐相距近20小時,這導致患者膽汁過度濃縮,並淤積於膽囊,進而誘發膽結石和膽囊炎的發生。

  病曆摘要

  一般情況 患者男性,77歲,大學教授,因“陣發性右上腹痛2天,伴發熱、惡心嘔吐”入我院治療。腹部B超示:膽囊結石,膽囊增大。臨床診斷:急性膽囊炎,膽囊結石。患者自起病以來,精神可,胃納較差,大便數日未解,少尿,體重未見明顯下降。入院後臨床予禁食、抗感染、製酸、解痙、補液支持等治療,治療後症狀好轉,逐漸恢複常規飲食。臨床醫生請營養科會診,以製定患者營養治療方案。

  既往史 否認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否認手術及外傷史。

  查體及身體成分測量 身高182 cm,體重90 kg,體質指數(BMI) 27.2 kg/m2,腰圍104 cm、體脂肪含量28.6%。

  實驗室檢查 白細胞計數22.2×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 92.3%;γ穀氨酰轉移酶(GGT) 177 U/L;其餘肝腎功、血脂、血糖等均正常。

  膳食調查 調查發現,患者膳食結構不合理,遵循“過午不食”,長期不吃晚餐,有喝葷湯習慣,喜食肉皮湯、牛筋湯、魚湯等。每日主食進食量約300 g,肉類食物約150~200 g,蔬菜攝入量不大,平日飲食偏油膩。

  其他 無規律性運動。睡眠質量較好。

  營養治療 患者向心性肥胖,應控製總熱量在1540~1925 kcal/d,爭取達到理想體重。采取低脂低膽固醇、高蛋白(增加植物蛋白攝入量)飲食;增加蔬菜、水果和膳食纖維攝入量,戒煙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如何預防膽結石的生成?

  一項發表於《英國醫學雜誌》(BMJ)的研究表明,膽囊炎一級預防為防止膽結石生成,並給出了營養指導建議,具體包括:

  1. 適當體力活動可降低膽結石發生風險;

  2. 增加高膳食纖維食物攝入量有助於降低膽石症發生率;

  3. 對於肥胖患者,減肥治療時須避免快速減肥,每周體重降低幅度不超過1.5 kg;

  4. 對於有/無症狀的膽結石攜帶者,熊去氧膽酸可減少疼痛和急性膽囊炎等並發症;

  5. 建議低脂高纖維飲食,多選擇水果、蔬菜、全麥食品;限製膽固醇和飽和脂肪酸攝入量;多食用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

  膽囊炎和膽石症患者,應該怎麼吃?

  合理控製總熱量,保持理想體重

  向心性肥胖及胰島素抵抗是膽石症危險因素。肥胖人群肝髒合成膽固醇較多,易使膽汁內膽固醇過飽和、繼而導致膽固醇結晶析出,誘發膽結石。但肥胖者不易快速減肥,否則增加膽結石發生風險。

  低脂低膽固醇飲食,預防膽結石形成

  限製飽和脂肪攝入量,避免刺激膽囊收縮以致疼痛。在手術前後的飲食中,患者脂肪攝入量應限製在20~30 g/d,病情好轉後,視患者耐受情況可逐漸增至40~50 g/d。對於高膽固醇血症患者,應嚴格控製膽固醇攝入量(<200 mg/d)。慢性膽囊炎患者脂肪限製不宜過於嚴格,膳食中脂肪能量可占總能量的25%~30%。

  低脂高蛋白飲食,促進肝功能恢複

  膽囊炎患者在恢複期時,肝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損害。增加蛋白質攝入量可維持氮平衡、增強機體免疫力、促進肝髒修複。同時低脂高蛋白飲食有利於降低甘油三酯水平,改善胰島素敏感性,預防膽結石形成。建議每日蛋白質攝入量約為80~100 g。

  高膳食纖維飲食,預防便秘

  膳食纖維能吸附腸道內的膽汁酸,抑製腸內膽固醇的吸收,又能促進腸蠕動,利於膽固醇和膽汁酸排泄,同時高纖維飲食有助於預防便秘。

  適量的碳水化合物可增加糖原儲備,具有節氮作用,利於肝功能恢複。過量攝入碳水化合物,尤其是甜食攝入過多可促進甘油三酯的合成。因此,應嚴格限製各種甜食攝入量,適當增加粗雜糧攝入量。

  補充維生素,預防營養素缺乏

  增加維生素C攝入量可降低女性膽結石發生風險,維生素C缺乏可減緩膽固醇轉化為膽汁酸的速率。膽囊炎、膽結石患者因長期低脂飲食,存在脂溶性維生素缺乏風險,也應及時補充。

  節製飲食,定時定量

  暴飲暴食,特別是高脂肪高膽固醇飲食是膽囊炎膽結石發作的誘因。因此,飲食應有規律,避免過飽過饑。少量多餐,可刺激膽道分泌膽汁,保持膽道通暢,有利於膽道內炎性物質的引流。

  急性發作期和術後恢複期患者,如何進行營養治療?

  急性發作期患者,可經靜脈提供營養

  由於膽囊炎急性發作期患者常伴有頻繁的惡心、嘔吐及嚴重疼痛,故應禁飲食以緩解症狀,臨床上可通過靜脈補充營養,調整水、電解質平衡。

  患者疼痛緩解後,可先給予口服少量糖鹽水或米湯等清流質,再逐漸過渡到以碳水化合物為主,低脂肪、富含蛋白及維生素的流質、半流質以及軟食。

  對於接受膽囊切除術的患者,應術後禁食24 h,經靜脈提供營養,待腸道功能恢複後可由清流質過渡到低脂流質、低脂半流質、低軟食。

  術後恢複期患者,應采取低脂低膽固醇飲食

  對於有症狀的膽石症患者,預防膽囊炎急性發作的最佳治療方法是切除膽囊。術後恢複期的患者應采取低脂低膽固醇飲食。

  美國梅奧醫院推薦意見為:

  1. 少食多餐;每餐包括蔬菜、水果、全麥及少量來源於家禽、魚或無脂奶的蛋白質;

  2. 避免高脂油煎食物和肉汁;選擇含脂肪含量較少的食物;

  3. 逐步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量,但過快地增加纖維攝入可導致排氣和腹部絞痛,應在數周內逐步增加;

  4. 部分患者不能耐受咖啡因飲料,應避免攝入;

  5. 營養治療應根據患者對脂肪的消化能力,進行個體化。

關鍵字:膽囊炎,膽石症,營養治療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