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有上消化道症狀者PPI是否應用作一線治療?

作者:舒揚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0-03-29

  

  

  在臨床上,PPI經驗性治療被越來越多地用於有上消化道症狀的患者。這種治療方式對於患者是福是禍?今年3月,美國胃腸病學會(AGA)在其網站上發表了對此持兩種截然不同觀點專家的文章(http://www.gastro.org)。   

  正方 :短程PPI經驗治療有效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歐陽(Ouyang)教授 

  判斷一種經驗性治療是否有效,應考慮該疾病的治療原則、療效證據及風險/獲益。質子泵抑製劑(PPI)經驗性治療也是如此。 

  短程PPI經驗性治療GERD/NERD有效 

  在美國,44%的人報告有胃食管反流病(GERD)症狀,32%報告消化不良,相關醫療經濟負擔沉重。70%以上的GERD患者食管黏膜完整,即非糜爛性反流病(NERD),除了內鏡檢查,無法判斷GERD患者是否有糜爛性食管炎(ER)。 

  采用PPI對ER進行初始治療已被廣泛接受,爭論在於是否應對NERD患者進行PPI經驗治療,如果不采取這種措施治療,那麼,所有GERD患者就均應接受內鏡檢查以排除ER。 

  研究證實,在控製GERD患者胃灼熱方麵,PPI經驗治療較安慰劑、組胺2受體拮抗劑(H2RA)和促動力製劑更有效,對於NERD患者也是如此。因此,PPI經驗治療可使患者獲益更大。 

  起始即用PPI經驗治療還是先行診斷性試驗然後再治療?這取決於藥物和診斷性試驗的費用,目前,非專利PPI費用得以降低。此外,PPI按需治療可令患者滿意,降低了相關醫療費用。 

  PPI經驗性治療功能性疾病 

  盡管無證據顯示功能性疾病(FD)患者的酸分泌發生改變,但有研究證實PPI等抑酸藥物治療FD有效。還有研究顯示,對於消化不良,升階梯和降階梯抑酸的初始治療成功率(70%)相似。 

  目前有一種擔憂是,采用PPI經驗性治療未經診斷的非潰瘍性消化不良,可能漏診其他嚴重疾病,但根據年齡和其他危險因素對患者進行分層可降低此危險。 

  對於GERD和NERD,短程PPI經驗性治療有效。盡管有文獻顯示PPI可用於FD治療,但因擔心會漏診嚴重疾病,故該治療可能不被臨床所接受。 

  反方:PPI一線治療掩蓋潛在疾病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麥科爾(McColl)教授 

  對於有上消化道症狀的患者,所謂PPI一線治療是指,未經任何檢查就給予PPI,不管症狀源自胸骨後還是上腹部。這種做法的弊端和潛在的隱患不容忽視。 

  病因不能得以及時治療

  第一,上消化道症狀的背後可能有惡性病變,臨床上,要詢問患者是否有與惡性疾病相關的症狀。要知道,即使是惡性潰瘍,PPI治療也可使其暫時愈合。而在症狀解除後,患者往往不願再接受進一步檢查或隨訪,這可能延誤了惡性疾病的診斷。 

  第二,盡管PPI治療酸相關疾病療效很好,但它不是針對病因治療。對於未服用非類固醇類抗炎藥的消化性潰瘍患者,幽門螺杆菌(Hp)感染是主要病因,根除Hp才能獲得長期療效。對於GERD,調整生活方式,如減重、改變飲食習慣、戒煙等應是一線治療,而非PPI。 

  第三,如果患者首次就診時確實需要抑酸治療,抗酸藥和H2RA更為適當,這些藥物在緩解症狀方麵較PPI更快。 

  第四, 如不經檢查就給上腹痛患者進行經驗性PPI治療,一旦發生潰瘍的並發症如出血和穿孔等,則可能引起法律糾紛。 

  PPI相關不良反應不容忽視 

  患者判斷PPI治療是否有效主要依據停藥後症狀是否複發。停用PPI可能致酸反跳,這就使患者誤認為需要長期PPI治療,盡管其中約半數最初可能並沒有PPI治療適應證。除酸反跳外,PPI還有可能引起骨質疏鬆、感染等不良反應。長期大範圍地應用PPI,其副作用就是不得不重視的問題。此外,PPI還與其他藥物(如氯吡格雷)有相互作用。 

  要阻止不經檢查就條件反射地給有上消化道症狀患者處方PPI的行為。對於每例患者,兼顧短期和長期療效的治療才是最佳治療。

    相關鏈接:Should PPIs be used as front-line therapy for upper GI symptoms?

關鍵字:PPI,一線治療,,GERD,症狀,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