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囊內鏡和氣囊式內鏡是目前常用的小腸病變的檢查方法,但前者不能調控,清晰度差,不能進行活檢和治療,而後者操作費力費時,難度較大。螺旋式小腸鏡的出現有望改變目前這種現狀。
有研究證實,螺旋式小腸鏡到達的深度(平均262.0 cm±57.4 cm)與氣囊式內鏡相當,但平均操作時間(33.6 min±8.0 min)遠少於後者,且對於初學者而言較易快速掌握。
螺旋式小腸鏡與氣囊式小腸鏡相比,操作起來更方便。其在鏡身上附加了一個帶有可旋轉部分的外套管,通過旋轉外套管,將小腸聚攏,從而達到鏡身前進的目的。
螺旋式小腸鏡鏡身長200 cm,外徑9.1~9.5 mm,外套管長118 cm,直徑48Fr,其遠段21 cm範圍內伴有5.5 mm突起的螺旋紋。鏡身與外套管通過一連接器連接起來,需要分離時,可以隨時解除連接,非常方便。
進鏡時順時針旋轉外套管,鏡身與普通內鏡一樣,可以進鏡和退鏡,也可以旋轉鏡身,通過操縱大小螺旋可以對內鏡前端進行各種角度的彎曲,可以給氣和給水,通過活檢孔道可以進行活檢以及內鏡下各種治療。
插管前
鎮靜與麻醉操作過程中需要全程鎮靜或麻醉,推薦使用丙泊酚。插管前5 min應給予利多卡因口咽噴灑,有利於放鬆患者,便於插管。
如果使用全身麻醉的話,外套管進出食管時應將氣管插管氣囊放氣,以減少組織在外套管和氣囊之間損傷的可能性。
插管前準備應用潤滑劑使外套管和鏡身之間充分潤滑,這一點非常重要,要讓小腸鏡反複進出外套管,直至沒有阻力為止。在操作過程中,如果需要的話,可隨時補充潤滑劑。隨後,將外套管與鏡身連接,連接處位於鏡身140 cm處。
小腸鏡插管
患者左側臥位,頸部伸展位,盡量使進入通路拉直,充分潤滑小腸鏡和外套管。將小腸鏡頭端插入,直到外套管的旋轉部到達口的位置,用手指輕柔控製,緩慢旋轉和推進外套管進入食管。
順時針緩慢轉動外套管,輕柔用力推進外套管,盡量減少充氣,沿胃小彎側插入內鏡,避免成袢,進入十二指腸之前充分吸引,減少胃內氣體殘留。
緩慢旋轉外套管,將小腸鏡和外套管推入,直至到達小腸口側或者旋轉困難為止,旋轉的同時回拉外套管,減少胃內成袢,外套管此時處於拉直位置,通常標記於距門齒50~65 cm處,此動作稱為Cantero方法。繼續進鏡,重複上述動作,往往需要重複2~4次,壓迫腹部有時可減少成袢,利於進鏡。有時,進鏡困難,需要解開小腸鏡和外套管連接,將小腸鏡盡量深插入,然後吸引,回撤小腸鏡的同時,旋轉外套管進入,一般經過Treitz韌帶後,進一步的插管會變得容易。操作中應注意避免充氣,隻有視野清楚的情況下才能進鏡,反複采用Cantero方法避免胃內成袢。重複上述動作,直到進鏡很困難,或者旋轉外套管很困難時,就到達了進鏡的最遠端。
退鏡
退小腸鏡直至140 cm標記處,再連接外套管和小腸鏡。逆時針旋轉外套管,每旋轉360度,停3~5 s,等待從外套管處釋放的小腸到達內鏡頭端,重複上述動作,直到外套管55 cm標記到達口的位置,這時外套管螺旋紋的口側端位於食管胃交界處;解開小腸鏡和外套管的連接,退小腸鏡直至130 cm標記處;逆時針旋轉外套管退出食管。
螺旋式小腸鏡操作簡便高效,易於掌握,有很好的發展空間。與氣囊小腸鏡相比,螺旋式小腸鏡還有獨特優點,如對多發小腸息肉進行內鏡下切除時,可通過外套管的作用,將病變通過外套管取出,再次進入內鏡至治療位置非常方便,擺脫了氣囊式內鏡取出標本困難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