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東直門醫院和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病理教研室的研究人員共同發表論文,旨在建立大鼠克羅恩病動物模型,從病理形態學改變、肺功能變化探討克羅恩病發生肺損傷的情況。研究指出,克羅恩病大鼠發生肺損傷,主要是間質性肺炎等限製性通氣障礙疾病。少數亦有肺氣腫、支氣管擴張等病變兼雜出現。該文發表在2012年第10期《世界華人消化雜誌》上。
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無水乙醇法造模,將大鼠隨機分為模型組和正常組。分別於造模後第1、2、4周末殺檢取材。常規HE染色觀察大鼠結腸黏膜、肺泡支氣管的病理形態學變化。在小動物肺功能測試儀上檢測肺功能。
克羅恩病大鼠肺損傷的病理形態學變化:可見典型間質性肺炎病變,肺泡間隔增寬,血管充血,間質水腫,炎性細胞浸潤,肺泡腔隙變小,支氣管壁增厚。有的可見肺氣腫病變,極少數有支氣管擴張。
肺功能變化:氣道阻力先降低後升高,肺順應性Cl先升高後降低,最大通氣量MVV顯著降低,用力肺活量FVC降低,第0.2秒末呼出容積(Fev0.2)降低,Fev0.2/FVC無顯著差異,最大呼氣流量PEF、PEF25-75%有下降趨勢。
相關鏈接:大鼠克羅恩病肺損傷的病理學和肺功能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