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幽門部胃鏡圖像
圖2 上消化道造影(早期對比顯像)
臨床表現
患者男性,64歲,因譫妄發作兩次來我院就診。既往有2型糖尿病病史、高血壓病史、慢性酒精中毒及血小板減少症,並長期應用胰島素。頭顱磁共振成像(MRI)顯示,大腦皮質萎縮,微血管病性白質腦病。腹部超聲及腹部計算機體層攝影(CT)提示,肝硬化與門脈高壓症,幽門部胃壁增厚,並與十二指腸毗鄰。為明確有無食管靜脈曲張,患者接受了胃鏡檢查。鏡下發現幽門部病變,遂於病變處取活檢,送病理學檢查,並行上消化道造影。
問題
該患者的診斷是什麼?
答案
胃鏡診斷:雙幽門(見圖1,A 生理性幽門管;B 潰瘍所形成的瘺管),門脈高壓性胃病。上消化道造影提示,早期對比顯像(圖2)可見一個潰瘍(C)及一個長約1.5 cm的胃十二指腸瘺管(D);延遲對比顯像(圖3)表明,幽門通路正常(E),但在十二指腸球部可見一個小憩室(F)。病理組織學檢查結果符合消化性潰瘍改變,未見幽門螺杆菌及腫瘤細胞。
給予患者奧美拉唑40 mg每日兩次治療,4周後複查胃鏡,病變無明顯愈合。鑒於肝硬化是胃癌的高危因素,該患者隨即接受了胃部分切除及胃十二指腸吻合術,術後病理未見惡性腫瘤細胞。
臨床上,由於胃竇部至十二指腸球部之間的瘺管所導致的雙幽門畸形很少見,發病率僅為0.02%~0.08%。病因絕大多數為消化性潰瘍並發瘺管形成,其他原因包括惡性腫瘤及先天性疾病。某些全身性疾病及各類藥物的廣泛應用也可能參與其發病。幽門螺杆菌的根除治療,對於症狀的緩解、潰瘍的複發及瘺管的閉合均無效果。對於難治性、複發性潰瘍及可疑癌變的患者,建議行手術治療。(孫秀靜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