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慢性胰腺炎胰管支架置入

作者: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 周巧直 張澍田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08-01-03

  圖1 胰頭段胰管狹窄且迂曲,胰管擴張

  患者,女,11歲,於2006年10月9日因“間斷上腹痛2年,腹脹呃逆半年,加重1個月”入我院住院治療。

  病曆特點

  1. 小兒女性,慢性病程。

  2. 2年前摔傷後,出現陣發性針刺樣腹痛,以“腹膜後腫物”在當地醫院行胰腺囊腫、胰尾和脾切除及自體大網膜移植術,術後曾出現腹水及腸梗阻。半年前出現腹脹、呃逆。近半年體重減輕10 kg,大便2~3次/日。

  3. 查體:腹部可見一個長約10 cm瘢痕,腹軟,上腹壓痛,無反跳痛及肌緊張。

  輔助檢查

  入院後查血澱粉酶635 U/L,餘未見異常。

  腹部B超提示,胰體尾處囊腫,近胰尾處胰管內可見條索狀強回聲。

  腹部磁共振胰膽管造影(MRCP)提示,胰管明顯擴張,胰頭部胰管直徑約1.1 cm,胰管內可見低信號影,鈣化灶不除外。胰腺輪廓模糊,與周圍組織分界欠清。胰腺走行及周圍可見多發囊性病灶,最大直徑約2.5 cm,壁較薄。

  入院診斷

  慢性胰腺炎,胰腺多發囊腫,胰管不完全梗阻。

  思考問題

  1.小兒接受逆行胰膽管造影的現況如何?操作難點有哪些?

  隨著內鏡操作技術的提高及內鏡設備的改進,從上世紀70年代末起,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開始應用於兒科胰膽疾病的診療。應用ERCP對於兒童胰膽疾病進行診治,特別是膽係疾病,雖然取得了較大的成果,但經驗有限。兒童接受ERCP的適應證與成人相同,主要是用於胰膽疾病的確診及治療。多數學者認為兒童接受ERCP的操作過程與成人類似,操作原則與成人無異,但須注意兒童管壁較薄,易發生穿孔。

  胰管結石是慢性胰腺炎的常見問題之一,內鏡下取石成功率約為50%~65%,較膽管結石取石成功率低。慢性胰腺炎患者接受ERCP取石的目的是,降低胰管壓力,緩解胰管擴張而導致的胰性疼痛,縮小擴張胰管直徑,減輕對胰腺實質的損害,改善部分患者的消化功能。對於胰管腔內的大結石、嵌頓結石,患者接受內鏡下取石後,約70%症狀可改善,但術後胰腺炎發生率可達9%~20%。對於結石梗阻、體尾部胰管擴張或取石不成功、不徹底的患者,可行胰管支架置入術。胰管支架置入術的最佳適應證是胰頭部、頸部胰管梗阻、體尾部胰管擴張,成功率為80%~95%,ERCP並發症的發生率為20%左右。

  由於該患者年齡小,曾行腹部手術,故首選ERCP進行治療。患者胰管結石較大,梗阻明顯,故選擇置入胰管支架緩解梗阻。對該患兒行ERCP的難點在於:① 曾行胰腺手術;② 胰頭段胰管狹窄且迂曲,長約2 cm,插管困難;③ 造影管可能無法通過胰頭狹窄部。

  2. 針對上述難點,如何掌握對小兒行ERCP時的操作技巧?

  ◆ 在通過迂曲的胰頭部胰管時,應耐心、輕柔,避免盲目和急躁,切忌使用暴力。

  ◆ 胰頭部胰管狹窄,造影管通過困難時,可行乳頭切開。

  ◆ 放置胰管支架時,應使其起到橋樣引流作用。

  3.如何預防和應對小兒ERCP的並發症?

  兒童接受ERCP,常在麻醉或鎮靜劑下進行,需要監護生命體征,操作熟練者可縮短檢查時間,減少創傷。同時術中應操作輕柔,避免造影劑注入過多,胰管反複顯影及胰腺實質顯影。

  ERCP術後並發症有胰腺炎、出血、逆行感染、穿孔等,其中胰腺炎為最常見的並發症。ERCP術後一過性澱粉酶升高,不需特殊處理,當澱粉酶持續升高超過24小時和(或)伴有腹痛等胰腺炎症狀時,應按胰腺炎處理。

  治療經過

  2006年10月19日,在全身麻醉的情況下,患兒接受ERCP、乳頭括約肌切開術(EST)及胰管支架置入術。術中造影顯示胰管擴張迂曲,頭段內可見結石負影。以6 Fr探條擴張後,置入5 fr×7cm胰管支架,胰液流出暢,過程順利。術後澱粉酶無增高,未出現並發症。

關鍵字:上腹痛,腹脹,呃逆,慢性胰腺炎,胰管支架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