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例病例看急性胰腺炎的診治

作者:新疆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普外一科 董楊帆 段紹斌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2-02-09

  

病曆摘要

  主訴及病史

  主訴 患者,男,41歲,漢族,以“上腹部疼痛12小時”為主訴入院。

  現病史 患者自訴2天前中午飲白酒約500 g,1天前中午再次飲白酒約100 g,1天前下午自覺胸悶不適,故在家休息,未進食水。入院當天淩晨2點左右,患者少量進食進水後,出現上腹部持續性隱痛不適,未予處理。晨起患者感上腹疼痛逐漸加劇,故自服“胃康寧膠囊”治療,但腹痛仍不緩解,且逐漸加重呈持續性絞痛不適,故12點左右就診於當地街道門診,以“胃腸炎”診斷給予靜脈滴注奧美拉唑注射液、補液治療,並肌注山莨菪堿注射液解痙止痛。經治療後患者疼痛不緩解,故至我院就診,門診給予相應檢查後,以“腹痛待查”收住我科。

  病程中,患者神誌清,精神欠佳,無發熱寒戰,下午入院時嘔吐1次,嘔吐物為白色泡沫狀胃內容物,無腹瀉黃疸,睡眠不佳,小便正常,晨起解少量黑色幹便1次。

  既往史 否認高血壓病、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史。 1982年行闌尾切除術。否認藥物、食物及其他過敏史。

  個人史 患者吸煙史20年,約20支/天,飲酒史20年,每周1~2次,每次約400~500 g。

  

查體及輔助檢查

  查體 體溫:36.5℃,脈搏:82次/分,呼吸:19次/分,血壓:130/70 mmHg,神誌清,精神欠佳,心肺檢查無特殊。腹部平坦,無包塊,腹壁靜脈無曲張,肝脾未觸及,全腹有壓痛,上腹最重,全腹無反跳痛、無腹肌緊張,腹部移動性濁音陰性,腸鳴音減弱,約2~3分鍾1次,右下腹可見麥氏點4 cm長陳舊性手術瘢痕。

  輔助檢查 心電圖正常。胸部正位片、腹部平片未見明顯異常。血清澱粉酶183 U/L。白細胞計數 20.29×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 82.24%,中性粒細胞計數 16.78×109/L。B超:脂肪肝浸潤,膽、胰未見明顯異常。

  

診斷及治療

  入院診斷 急性胰腺炎

  治療 給予外科常規護理,一級護理級別,囑患者禁食水,予完善相關術前檢查並進一步查尿澱粉酶、上腹部CT,複查血常規、血澱粉酶後,給予心電監測以觀察生命體征變化,吸氧支持,予胃腸減壓,建立靜脈通路,給予靜脈滴注頭孢噻肟鈉+甲硝唑抗感染,補液支持以維持電解質、酸堿平衡。肌肉注射鹽酸呱替啶止痛。靜脈滴注奧美拉唑抑製胃酸分泌,24 h泵入奧曲肽注射液抑製胰腺分泌。並予中藥清胰湯口服以疏肝理氣、通腑止痛。

  經上述治療後患者腹痛緩解,入院相關檢查回報:尿澱粉酶 1200 U/L,血清澱粉酶 239 U/L,脂肪酶為 1234 U/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為 87.01%,白細胞 20.73×109/L,中性粒細胞絕對值 18.03×109/L。總膽紅素為 12.80 μmol/L,非結合膽紅素 7.00 μmol/L,結合膽紅素為 0.60 μmol/L,葡萄糖 6.33 mmol/L。上腹部CT示:胰頭腫大伴周圍滲出,並累及十二指腸降段;膽囊炎。檢查結果符合入院診斷,故繼續執行入院診療計劃。

  轉歸 繼續予上述保守治療方案,24 h後奧曲肽泵入改為一日3次皮下注射治療,並給予金黃膏貼敷、上腹部特定電磁波(TDP)理療等輔助治療以活血化瘀、促進炎性物質吸收,保證營養支持,促進機體恢複。

  治療1周後,患者腹痛完全消失,正常進食,複查上腹部CT見胰腺周圍滲出消失,胰腺腫脹較前明顯減輕,病情恢複良好,痊愈出院。

  1年後,患者再次因“持續加重性中上腹部疼痛3小時”收住我科。無飲酒誘因,因既往有急性胰腺炎病史,故查上腹CT示:胰頭腫大伴周圍滲出;考慮急性胰腺炎。但患者甘油三酯為5.93 mmol/L,總膽固醇結果為6.93 mmol/L,故考慮本次病因為高脂血症,同時予降脂藥物以行病因治療。經內科保守治療後,再次治愈出院。

  

病例解析

  鑒別診斷

  急性胰腺炎須與如下疾病相鑒別:

  急性膽囊炎 患者右上腹脹痛或絞痛,向右肩背部放射,可伴惡心、嘔吐、黃疸。查體墨菲征陽性,B超可確診。血清澱粉酶可升高,但不超過正常值的2倍。

  消化道潰瘍急性穿孔 患者多有上消化道潰瘍病史,常因進食不當而突發上腹部刀割樣疼痛,腹部有明顯壓痛、反跳痛及肌緊張,可呈板狀腹,肝濁音界縮小或消失,X線可見膈下遊離氣體,血澱粉酶雖升高,但不超過500 U/L。

  急性胃腸炎 該病患者有不潔飲食史,上腹部疼痛為陣發性,可伴惡心、嘔吐和腹瀉,嘔吐後腹痛緩解;而急性胰腺炎患者腹痛劇烈,向腰背部放射,嘔吐後腹痛不緩解。急性胃腸炎血、尿澱粉酶均正常。

  心肌梗死 患者多有冠心病史,突然發病,有時疼痛限於上腹部。心電圖顯示心肌梗死圖像,可明確鑒別。血清心肌酶升高,但血尿澱粉酶正常。

  

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及診斷要點

  病因 急性胰腺炎常見的致病因素為膽道結石、飲酒、十二指腸液反流疾病、上腹部創傷、胰腺血循環障礙、暴飲暴食、感染、藥物、高脂血症、高鈣血症等。我國最常見病因為膽石症(包括膽道微結石)、酒精、高脂血症。故對有膽囊炎、膽囊結石病史的患者,需警惕急性胰腺炎的發生。

  診斷要點 對以腹部疼痛為主訴來就診的患者,接診醫生需考慮的病變髒器主要為膽囊和膽管、肝髒、胃腸道、胰腺、心髒、肺部、腎髒、闌尾以及動脈瘤,通過伴隨症狀、發病前狀況及輔助檢查,一般均可對病因做出大致判斷。

  急性胰腺炎患者年齡一般在20~50歲,有胰腺炎或膽石症病史,或是近日有飲酒史。其主訴為不同程度的上腹部疼痛,輕者僅有上腹部不適,重者可呈持續性劇烈疼痛,甚至為刀割樣疼痛。疼痛可放射至背部和雙肋緣,多伴惡心、嘔吐和食欲減退。體格檢查有上腹部壓痛,輕者僅為上腹部輕微壓痛,重者可呈急性腹膜炎體征;腸鳴音多減弱或消失。嚴重的出血性胰腺炎可合並腹膜後出血而出現Grey-Turner征(雙側或者單側腰部皮膚出現藍-綠-棕色大片不規則瘀斑)或Cullen征(臍周圍或下腹壁皮膚發藍)。

  在急性胰腺炎的診斷中,持續性中上腹痛的臨床表現是最重要的,進一步檢查血清澱粉酶增高、影像學改變,並進一步排除其他疾病,可以診斷本病。血清和尿澱粉酶值越高則診斷越明確,但澱粉酶升高的幅度和病情嚴重程度不成正相關。CT掃描不僅能診斷急性胰腺炎,而且能為鑒別水腫性和出血性壞死提供很有價值的依據,在胰腺彌漫性腫大的背景上若出現質地不均、液化和蜂窩狀低密度區,則可診斷為胰腺壞死,是急性胰腺炎手術治療的指征之一。一般急診患者,CT平掃多可反映病情,必要時可行增強CT以進一步明確。

  在急性胰腺炎的臨床診療中,必須對病情進行動態觀察,對該病的嚴重程度評估指標進行相應評估,以免病情發生惡化時因診治延誤而耽誤疾病的治療或轉診時機。

  

治療注意事項

  急性胰腺炎的初期治療最主要的是禁食水、胃腸減壓和補液治療。對於症狀較輕、不能積極配合治療的患者,腹脹不明顯的時候,也可以酌情考慮不予胃腸減壓。診斷明確後,可以給予注射鹽酸呱替啶(杜冷丁)鎮痛治療,注意不要給予嗎啡以免引起奧狄氏括約肌收縮而加重病情。其次便是給予對症治療及支持治療,並結合中醫中藥治療以促進病情轉複。需注意的是,要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在保守治療中病情惡化的,給予及時轉診以進一步治療。

關鍵字:急性胰腺炎,診治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