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學深圳醫院王園園、吳子剛等人發表論文,旨在分析肝硬化患者合並門靜脈血栓形成(PVT)的臨床特點及危險因素,了解該類患者藥物性預防措施是否有效。研究發現,Child-Pugh分級是肝硬化合並PVT形成的危險因素。應用低分子量 肝素或阿司匹林等藥物預防PVT,療效並不理想。該研究發表在2011年第4期《國際消化病雜誌》上。
該研究以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因各種原因導致肝硬化的339例住院患者為研究對象,並將其分為兩組,分別為肝硬化合並有門靜脈血栓形成組及未合並有門靜脈血栓組。記錄患者年齡、性別、凝血酶原時間(PT)、總膽紅素、白蛋白、肝硬化的病因、Child-Pugh評分以及是否存在導致PVT的高危因素,並且記錄患者發病前是否應用阿司匹林或低分子量肝素等藥物預防治療。對上述兩組患者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
結果顯示,在339例患者當中,合並有門靜脈血栓形成的38例,占11.21%。肝硬化合並PVT患者與對照組相比,在年齡、性別、血小板計數、PT及總膽紅素水平等方麵無明顯差異。肝硬化合並PVT患者與對照組相比,在Child-Pugh評分及白蛋白數值之間存在明顯差異。且肝硬化患者合並PVT組死亡率遠遠超過對照組。在應用阿司匹林或低分子量肝素預防的肝硬化患者中,出現PVT的概率並無明顯下降,且出現消化道出血的概率明顯上升。
相關鏈接:肝硬化合並門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