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的研究人員發表論文,旨在通過高清晰放大胃鏡觀察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改變,探討放大胃鏡下非糜爛性食管炎(NERD)的細微改變及其對NERD的診斷價值。研究發現,大部分NERD患者在放大內鏡下具有特殊表現如黏膜表麵渾濁、發白、粗糙不平,且一部分有白色顆粒樣增生,血管擴張、呈螺旋型,延伸至齒狀線下方區,可作為非糜爛性食管炎放大內鏡下診斷提示。該研究發表在2011年第28卷第9期《中華消化內鏡雜誌》上。
研究組選取2007年4月至2008年1月門診就診的有反酸、燒心等典型表現至少3個月的患者及正常誌願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症狀及內鏡檢查結果將研究對象分為正常組48例、NERD組70例、糜爛性食管炎(EE)組70例和Barrett食管(BE)組48例。對所有病例進行放大內鏡觀察,主要觀察齒狀線形態、黏膜小凹形態、賁門黏膜粗糙程度、齒狀線下血管走形。比較各組之間差異,並采用最優尺度分析NERD相關的放大內鏡改變。
結果顯示,放大胃鏡下NERD組的齒狀線分布與EE組、BE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而與正常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黏膜小凹的形態,NERD組與EE組、BE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而與正常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賁門黏膜粗糙程度NERD組與其它3組相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齒狀線上血管走形NERD組與正常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但與EE組、BE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通過最優尺度分析與NERD相關的放大胃鏡圖像特點依次為:細直型和螺旋型的血管、短棒型小凹、平坦型黏膜、圓滑型和寬齒型齒狀線、白色顆粒樣增生的黏膜。
相關鏈接:非糜爛性食管炎放大胃鏡圖像特點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