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的研究人員發現,肛周病變可以出現在克羅恩病發病的整個病程中,利用經皮肛周超聲(transcutaneous perianal ultrasonography,TPUS)診斷克羅恩病的肛周膿腫和瘺管與盆腔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相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TPUS可作為診斷及評估克羅恩病的肛周病變的輔助方法。該研究發表在2011年第31卷第9期《中華消化雜誌》上。
該研究組連續性納入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期間確診為克羅恩病的患者102例,采用超聲及MRI係統分別診斷克羅恩病患者肛周膿腫和瘺管的情況。應用統計軟件進行一致性分析。
結果顯示,克羅恩病肛周病變的起病時間平均為典型症狀出現的-0.443年。使用TPUS和盆腔MRI診斷肛周病變無顯著的統計學差異。如以盆腔MRI作為診斷肝周膿腫和瘺管的金標準,則得出TPUS診斷肛周病變的靈敏度為72.73%,特異度為82.61%,Youden指數為0.55,陽性預測值為66.67%,陰性預測值為86.36%。TPUS和盆腔MRI診斷肛周膿腫及肛周瘺管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