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1個月(1)

作者:由上海寶山區淞南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1-10-17

  病曆摘要

  患者男性,64歲,退休工人,因腹瀉1個月就診。

  現病史 患者每日水樣瀉30餘次,偶伴有黏液,伴裏急後重。夜間因腹瀉頻繁影響睡眠,病程中體重有所減輕。曾服用抗菌藥物及補液治療無效,後住院診治,經禁食、補液支持、雙歧杆菌三聯活菌散(培菲康)調節菌群治療均無明顯效果。

  既往史 患者1年前因便血行腸鏡檢查提示降乙結腸交界處癌,遂行降乙結腸切除加橫結腸與直腸吻合術,病理為Ⅰ級腺癌浸潤至淺肌層,淋巴結無轉移。術後化療3次,一般情況良好。患者因“血黏度高”,長期服用阿司匹林。起病前2個月曾有右髖關節痛,服用布洛芬緩釋膠囊對症治療,無外傷史。

  入院查體 除腸鳴音亢進外,無陽性體征。

  入院檢查 血常規、尿常規、便常規、肝腎功能、血糖均無異常。大便培養陰性。電解質提示鈉 133.0 mmol/L,鉀4.00 mmol/L,氯95.0 mmol/L。癌胚抗原(CEA)、糖類抗原(CA)199、CA125,甲胎蛋白均陰性。抗核抗體(ANA)、抗雙鏈DNA(ds-DNA)、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體陰性。免疫球蛋白、循環免疫複合物、總補體、補體3、C-反應蛋白均正常,T細胞亞群檢測提示CD3細胞與CD4細胞比例(簡寫為CD3/CD4)增加,CD8細胞減少(CD3細胞 85%,CD4細胞 59% ,CD8細胞 17%)。

  病史特點

  ① 老年男性,病程較長;② 有降乙結腸腺癌切除術病史;③ 以腹瀉為主要症狀,主要表現為水樣瀉,偶伴黏液和裏急後重;④ 體檢無顯著異常;⑤ 主要實驗室檢查異常為T細胞分類變化。

  討論問題

  • 該患者還需進一步接受哪些檢查和治療?

  • 慢性腹瀉的社區診療思路如何?

  • 如何進行初步診斷及鑒別診斷?

  (由上海寶山區淞南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

  病例分析

  依據現有信息分析

  •本病例中的患者年齡超過40歲,半夜腹瀉影響睡眠,並伴消瘦,應考慮器質性腹瀉。

  •腹瀉次數多、水樣瀉;禁食補液等支持治療後腹瀉不減輕,並有電解質紊亂(輕度低鈉低氯),應考慮分泌性腹瀉。

  •結合血常規正常及抗菌治療效果不明顯的特點,應考慮非感染性腹瀉。

  •患者腹瀉次數較多,為水樣瀉,有黏液、裏急後重,應考慮結腸性腹瀉。

  •患者在腹瀉外伴發腸外症狀(右髖關節痛),查體液免疫功能檢查正常,而細胞免疫功能檢查異常,應考慮自體免疫反應疾病。

  建議補充資料

  •未提及腹痛情況,應詳細描述;

  •大便次數多,應詳細描述每次大便的量及形狀;

  •患者有腫瘤病史,應明確此次發病是否有便血;

  •患者有腫瘤病史,應追溯其隨訪記錄。

  上海全科醫師沙龍(10~11版)

  特邀編委

  上海中山醫院 祝珠 教授

  (根據上海楊行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瑞金二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羅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虹口區嘉興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寶山區大場鎮第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山醫院全科醫學科等參會醫生討論整理)

  慢性腹瀉的全科診療思路

  健康人每天解成形便1次,糞便量不超過200 g,腹瀉是指排便次數增多(大於3次/日),糞便量增多(大於200g/d),糞便稀薄(含水量大於85%),腹瀉超過4周,即為慢性腹瀉。

  詳細詢問病史

  ① 起病:是否不潔飲食、是否與脂餐、緊張、焦慮有關;② 大便次數及大便量;性狀及臭味、排便情況(排便次數、發生時間、誘發因素);③ 伴隨症狀:發熱、腹痛、裏急後重、貧血、水腫、營養不良等,包括腸外表現;④ 同食者群集發病情況;⑤ 加重、緩解因素:進食油膩食物、禁食、抗生素的作用等;⑥ 病後一般情況;⑦ 既往史、服藥史、接觸史、手術史、家族史。

  體檢(視觸叩聽)

  應該注意觀察腹部外形、腹壁靜脈、胃腸型和蠕動波;觸診時應注意腹壁緊張度、有無壓痛和反跳痛,在髒器觸診中應注意腹部包塊;叩診的重點為肝髒叩診及移動性濁音;聽診主要是檢查腸鳴音等。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體檢項目。

  輔助檢查,明確是何性質的腹瀉

  應通過檢查區分是功能性腹瀉還是器質性腹瀉,並根據發病機製明確屬於滲出性腹瀉、分泌性腹瀉、滲透性腹瀉和動力性腹瀉中的哪一類,還應明確是結腸性腹瀉還是小腸性腹瀉(表)。

  檢查包括① 糞便檢查:常規、隱血、塗片、培養;② 血液檢查:常規、電解質、葉酸及維生素B12、腎功能、血氣分析等;③ 小腸吸收功能測定:糞脂、糖類吸收試驗、蛋白質吸收試驗等;⑤ 腹部B超;⑥ X線檢查:腹部平片、鋇餐、鋇劑灌腸、CT、血管造影等;⑦內鏡檢查:結腸鏡+活檢、膠囊內鏡;⑧小腸黏膜活檢。

  診斷與鑒別診斷

  炎性腸病(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有慢性腹瀉、黏液便,裏急後重、右髖關節痛, CD4/CD8>2.5,明顯升高,且用抗生素治療未見療效。目前考慮本病,但需要結腸鏡、鋇劑灌腸檢查明確診斷。

  結腸癌複發:診斷依據包括,患者既往有降乙狀結腸交界處癌病史,此次病程有消瘦表現,抗生素治療、禁食、服用調節腸道菌群等無效,CD4/CD8增高。建議補充檢查直腸指檢、腸鏡及活檢、X線鋇劑灌腸、CT,動態觀察CEA定量並進行血常規、電解質等隨訪。

  腸易激綜合征:幾乎有不同程度的腹痛,且有腹瀉、便秘,但排便不幹擾睡眠,結腸鏡檢查無器質性改變。結合病史的特點,不予考慮。

  腸結核:臨床表現為腹痛、腹瀉與便秘、腹部包塊,同時全身症狀,如發熱、盜汗、倦怠、消瘦症狀明顯;可進一步查血沉、結核菌素試驗、結腸鏡、X線胃腸鋇餐等;抗結核治療有效。病曆摘要

  患者男性,64歲,退休工人,因腹瀉1個月就診。

  現病史 患者每日水樣瀉30餘次,偶伴有黏液,伴裏急後重。夜間因腹瀉頻繁影響睡眠,病程中體重有所減輕。曾服用抗菌藥物及補液治療無效,後住院診治,經禁食、補液支持、雙歧杆菌三聯活菌散(培菲康)調節菌群治療均無明顯效果。

  既往史 患者1年前因便血行腸鏡檢查提示降乙結腸交界處癌,遂行降乙結腸切除加橫結腸與直腸吻合術,病理為Ⅰ級腺癌浸潤至淺肌層,淋巴結無轉移。術後化療3次,一般情況良好。患者因“血黏度高”,長期服用阿司匹林。起病前2個月曾有右髖關節痛,服用布洛芬緩釋膠囊對症治療,無外傷史。

  入院查體 除腸鳴音亢進外,無陽性體征。

  入院檢查 血常規、尿常規、便常規、肝腎功能、血糖均無異常。大便培養陰性。電解質提示鈉 133.0 mmol/L,鉀4.00 mmol/L,氯95.0 mmol/L。癌胚抗原(CEA)、糖類抗原(CA)199、CA125,甲胎蛋白均陰性。抗核抗體(ANA)、抗雙鏈DNA(ds-DNA)、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體陰性。免疫球蛋白、循環免疫複合物、總補體、補體3、C-反應蛋白均正常,T細胞亞群檢測提示CD3細胞與CD4細胞比例(簡寫為CD3/CD4)增加,CD8細胞減少(CD3細胞 85%,CD4細胞 59% ,CD8細胞 17%)。

  病史特點

  ① 老年男性,病程較長;② 有降乙結腸腺癌切除術病史;③ 以腹瀉為主要症狀,主要表現為水樣瀉,偶伴黏液和裏急後重;④ 體檢無顯著異常;⑤ 主要實驗室檢查異常為T細胞分類變化。

  討論問題

  • 該患者還需進一步接受哪些檢查和治療?

  • 慢性腹瀉的社區診療思路如何?

  • 如何進行初步診斷及鑒別診斷?

  (由上海寶山區淞南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

  病例分析

  依據現有信息分析

  •本病例中的患者年齡超過40歲,半夜腹瀉影響睡眠,並伴消瘦,應考慮器質性腹瀉。

  •腹瀉次數多、水樣瀉;禁食補液等支持治療後腹瀉不減輕,並有電解質紊亂(輕度低鈉低氯),應考慮分泌性腹瀉。

  •結合血常規正常及抗菌治療效果不明顯的特點,應考慮非感染性腹瀉。

  •患者腹瀉次數較多,為水樣瀉,有黏液、裏急後重,應考慮結腸性腹瀉。

  •患者在腹瀉外伴發腸外症狀(右髖關節痛),查體液免疫功能檢查正常,而細胞免疫功能檢查異常,應考慮自體免疫反應疾病。

  建議補充資料

  •未提及腹痛情況,應詳細描述;

  •大便次數多,應詳細描述每次大便的量及形狀;

  •患者有腫瘤病史,應明確此次發病是否有便血;

  •患者有腫瘤病史,應追溯其隨訪記錄。

  上海全科醫師沙龍(10~11版)

  特邀編委

  上海中山醫院 祝珠 教授

  (根據上海楊行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瑞金二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羅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虹口區嘉興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寶山區大場鎮第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山醫院全科醫學科等參會醫生討論整理)

  慢性腹瀉的全科診療思路

  健康人每天解成形便1次,糞便量不超過200 g,腹瀉是指排便次數增多(大於3次/日),糞便量增多(大於200g/d),糞便稀薄(含水量大於85%),腹瀉超過4周,即為慢性腹瀉。

  詳細詢問病史

  ① 起病:是否不潔飲食、是否與脂餐、緊張、焦慮有關;② 大便次數及大便量;性狀及臭味、排便情況(排便次數、發生時間、誘發因素);③ 伴隨症狀:發熱、腹痛、裏急後重、貧血、水腫、營養不良等,包括腸外表現;④ 同食者群集發病情況;⑤ 加重、緩解因素:進食油膩食物、禁食、抗生素的作用等;⑥ 病後一般情況;⑦ 既往史、服藥史、接觸史、手術史、家族史。

  體檢(視觸叩聽)

  應該注意觀察腹部外形、腹壁靜脈、胃腸型和蠕動波;觸診時應注意腹壁緊張度、有無壓痛和反跳痛,在髒器觸診中應注意腹部包塊;叩診的重點為肝髒叩診及移動性濁音;聽診主要是檢查腸鳴音等。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體檢項目。

  輔助檢查,明確是何性質的腹瀉

  應通過檢查區分是功能性腹瀉還是器質性腹瀉,並根據發病機製明確屬於滲出性腹瀉、分泌性腹瀉、滲透性腹瀉和動力性腹瀉中的哪一類,還應明確是結腸性腹瀉還是小腸性腹瀉(表)。

  檢查包括① 糞便檢查:常規、隱血、塗片、培養;② 血液檢查:常規、電解質、葉酸及維生素B12、腎功能、血氣分析等;③ 小腸吸收功能測定:糞脂、糖類吸收試驗、蛋白質吸收試驗等;⑤ 腹部B超;⑥ X線檢查:腹部平片、鋇餐、鋇劑灌腸、CT、血管造影等;⑦內鏡檢查:結腸鏡+活檢、膠囊內鏡;⑧小腸黏膜活檢。

  [未完待續,下接《腹瀉1個月》(2)]

關鍵字:水樣,腹瀉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