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十院胃腸外科為13歲少年腹腔鏡下成功切除小腸脂肪瘤
13歲的安徽男孩歡歡經常突然覺得肚子疼,誰都沒有想到,元凶竟是一枚直徑長達4厘米的小腸脂肪瘤。近日,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胃腸外科利用腹腔內窺鏡技術,成功切除了腫瘤,讓歡歡重獲健康。
持續莫名腹痛 病因說法不一
歡歡的父母都在上海打工,近兩年,他經常突然覺得肚子疼。由於父母不在身邊缺人照顧,家裏人也並沒在意。不久前,小歡歡來到上海度暑假。不曾想剛到上海沒幾天,歡歡肚子疼的老毛病又犯了,於是歡歡的父母趕緊帶著他去看病。然而,雖然歡歡一家前前後後跑了市內多家醫院,但由於病症不明顯,各家醫院說法不一,病因始終難以確定。眼看自己的寶貝兒子飽受腹痛的折磨而日益消瘦,歡歡的父母一籌莫展。抱著最後一絲希望,他們來到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就診。
十院醫生會診 竟是腫瘤作祟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收治小歡歡後,立即著手對他進行檢查。十院胃腸外科主任丁衛星組織科室進行討論後,認為小歡歡持續性的腹痛可能是腸套疊所致。於是,丁衛星教授果斷決定對小歡歡進行腹腔鏡下探查。檢查的結果讓所有人大吃一驚:引起小歡歡體內腸套疊的元凶竟是一枚直徑達4厘米的脂肪瘤。據介紹,引起腸套疊的常見原因為腸息肉、腸腫瘤或梅克爾憩室,但脂肪瘤所致極為少見。加上小腸脂肪瘤常位於黏膜下,一般不引起臨床症狀,所以診斷也較為困難。
腹腔鏡下手術 診療一步到位
罪魁禍首已經找到,怎能任它逍遙法外?十院胃腸外科的醫護人員隨即對小歡歡在內窺鏡下實施了腫瘤切除術。這枚附著在小歡歡小腸壁上的腫瘤,終於被整個切了下來。腹腔鏡探查術俗稱“打孔手術”,然而事實上,這是一種集檢查與手術於一體的治療術。腹腔鏡探查術可以進行精確的診斷,彌補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的不足,更重要的是,腹腔鏡探查術能在確診後立即進行手術治療,而不必“開膛破肚”進行開腹手術。由於是微創手術,因此時間短、創口小、恢複快。通過腹腔鏡探查術,小歡歡不僅免去了無妄的皮肉之苦,也在最短的時間內重獲健康,徹底擺脫了腹痛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