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冰熔主任出席了第八屆北京國際消化疾病論壇,並在會上作了相關報告
闌尾炎由Fitz教授於1886年正式命名,是消化係統的常見疾病,也是“急腹症”最常見的病因之一。約占因腹痛住院患者總數的25%。一個多世紀以來通過外科手術(包括常規開腹、腹腔鏡)切除闌尾是治療闌尾炎的主要方法。但均需要打開腹腔進而切除病人闌尾,會對病人造成人為創傷,同時可能引起穿孔、出血、感染、粘連等並發症。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以下簡稱“哈醫大二院”)消化內科劉冰熔主任在國際上首次嚐試應用結腸鏡在無需開刀切除闌尾的基礎上治療闌尾炎。
闌尾炎主要病因是由於闌尾管腔被糞石阻塞。闌尾一端與盲腸相通,一旦梗阻,可使管腔內分泌物積存,因闌尾壁順應性差,腔內壓力迅速增高,壓迫闌尾壁使血運受阻,此時管腔內細菌極易侵入黏膜,導致感染。這與急性化膿性膽管炎因膽管結石造成膽道梗阻、膽汁淤積而致病相似。近年來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技術的發展使急性化膿性膽管炎的治療方法從外科手術為主轉變為以內鏡下治療為主,通過ERCP技術可以在不開刀的情況下取出膽管結石,從而治愈急性化膿性膽管炎,治療效果較外科手術有極大的提高,患者死亡率由原來的60%多降低到現在的6%以下。受此啟發,劉冰熔主任提出了一種全新的無創治療闌尾炎的方法——經結腸鏡逆行性闌尾炎治療術(ERAT)。
患者術前完善相關理化檢查,常規清潔腸道,視患者個人要求及病情給予常規靜脈麻醉或無需麻醉。經肛門將頂端帶有透明帽的結腸鏡推進至回盲部,由於Gerlach瓣覆蓋在闌尾開口處,使得行闌尾腔插管非常困難。而使用透明帽推開瓣膜從而暴露闌尾開口,在內鏡直視闌尾開口的條件下,闌尾插管變得十分容易。即可觀察闌尾開口附近有無隆起、紅腫、充血,是否可見膿性分泌物,從而判斷炎症程度。
以Seldinger技術,經活檢孔道將導絲及造影導管送入闌尾腔內,在X線監視下向闌尾腔內注入造影劑以使闌尾腔顯影,找到闌尾腔內梗阻位置或管腔狹窄處。針對造成闌尾管腔梗阻原因不同劉主任選擇不同的治療方式,通過活檢孔道注水衝洗、抽吸來清除管腔內積膿,通過放置闌尾腔內支架解除腔內狹窄並行闌尾腔引流,去除感染源。再以抗生素清潔闌尾腔控製炎症之後經X線造影確認闌尾腔通暢後退出結腸鏡。待闌尾炎症自行消散後取出闌尾支架,即可達到治愈闌尾炎的目的。
哈醫大二院消化內科目前共完成4例ERAT(見下表)。所有患者術前均診斷為闌尾炎。首例患者是一名54歲的女性。因慢性闌尾炎反複發作,經內科保守治療無效而接受治療,經內鏡下闌尾腔內造影及闌尾腔衝洗後出院,隨訪至今未再次發作。此後該院消化內科又完成3例急、慢性闌尾炎的內鏡下治療,患者年齡由8歲到53歲不等。結腸鏡下,患者闌尾開口均有不同程度的紅腫、充血,開口處可見膿性分泌物流出,經本方法治療後患者腹痛即時緩解,結腸鏡下未見出血,穿孔,感染等並發症,2~7天後患者出院,隨訪至今所有患者均未再次發病。
編號 |
年齡/性別 |
發病類型 |
隨訪時間(月) |
是否複發 |
1 |
54歲/女 |
慢性 |
16 |
否 |
2 |
8歲/女 |
急性 |
8 |
否 |
3 |
34歲/男 |
急性 |
1 |
否 |
4 |
51歲/男 |
急性 |
1 |
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