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不同部位結腸息肉檢出率

作者:李景南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1-05-16

北京協和醫院李景南在DDW 2011會場


  在2011美國消化疾病周(DDW)上,隨處可見中國學者的身影。我們特邀北京協和醫院李景南和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王東兩位參會專家為讀者傳回最新資訊,並分享參會感受。 

  結腸鏡對右半結腸息肉的檢出率較低

  在本次DDW上,有學者報告,在美國,間歇期腫瘤(也就是息肉切除後再次發生的腫瘤)發生率為0.3%~0.9%,而其在右半結腸中的發生率為10%左右,遠遠高於左半結腸,因此,如何提高結腸鏡對右半結腸病變檢出率是目前研究的熱點。

  正確看待新技術,重視常規內鏡技術培訓

  有學者指出,常規結腸鏡檢查對結腸息肉的檢出率較高,染色內鏡、窄帶成像(NBI)等技術並不能增加息肉的檢出率,對內鏡醫生進行係統培訓,提高其對息肉形態的認識,尤其是對扁平息肉特性的認識是減少漏診的主要措施,效果甚至優於特殊內鏡檢查。

  同時,隨著CT技術的發展,結腸CT重建已能夠發現5 mm以下的息肉。扁平帽(cap-fitted)和“第三隻眼”(third-eye)等內鏡新技術可提高對結腸息肉的檢出率。

  便潛血定量和DNA檢測可提高息肉檢出率

  由於息肉很少有出血現象,所以便潛血試驗的檢出率較低。但便潛血定量可提高息肉檢出率,以2 μg/g為臨界值,其對1 cm以下的息肉檢出率為19%,超過1 cm的為50%。

  糞便DNA檢測在近5年得到很大發展。但為了提高檢出率,應該對糞便DNA提取方法進行改進。

  一些新的分子標誌物,如SFRP2、SFRP1、NDRG4和TFPI2等基因檢測息肉的敏感性在60%~100%。Vimentin、NDRG4等基因甲基化的檢測更有助於對息肉的檢測。糞便中基因的檢測結果與息肉的類型和部位無關。

  多種血清標誌物聯合可提高對息肉的檢出率

  除了目前常用的癌胚抗原(CEA)、CA199之外,核基質蛋白也是一種頗具臨床應用前景的檢測蛋白。血清中CCSA-3/4對結腸息肉的敏感性為78%,特異性為96%,而CCSA-2的敏感性為20%,特異性為84%,其他標誌物如galectin-3的檢測尚在研究中。血清中脂肪酸水平,如GTA-446對結直腸癌的檢出率為84%,其對於腺瘤的檢測尚未見報告。

  關於血清RNA標誌物的檢測,有學者報告,KIAA1199在74%的結腸新生物中呈上升趨勢,而微小RNA(miR)-92檢測的這一比例為80%。在DNA標誌物中,血清Septin 9對結直腸癌的檢出率為60%~90%,但其對進展期腺瘤的檢出率還不到20%。

  結直腸癌的臨床特點

  在癌變發生的分子機製方麵,右半結腸癌與BRAF、MSI及其甲基化有關,高危因素有高齡、女性、黑人和白種人及吸煙,而左半結腸癌則與體質指數、缺乏鍛煉及飲食結構西方化有關。

  ■參會感受

  在本屆DDW上,關於早期結腸息肉檢測方法的報告很多。如何及早發現息肉樣病變是預防結直腸癌發生的重要方法,且右半結腸和左半結腸的生物學特性有所差異,對其進一步研究將有助於結直腸癌的早期預防。

  ——李景南 

  (作者 北京協和醫院消化內科 李景南 發自美國芝加哥) 

關鍵字:結腸息肉,結腸鏡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