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哥倫比亞特區沃爾特裏德(Walter Reed)陸軍醫療中心D. Torres等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中,開展了一項隨機對照試驗。初期結果提示,與羅格列酮單獨治療相比,48周的羅格列酮聯合二甲雙胍或羅格列酮聯合氯沙坦治療,並未對患者的肝組織病理學改變產生更大的益處。
對於NASH的治療,能夠提高噻唑烷二酮類藥物的療效,或改善治療帶來的體重增加副作用的聯合給藥方案,代表了一種具有潛在吸引力的治療。此項隨機開放試驗,旨在評估羅格列酮聯合二甲雙胍與羅格列酮聯合氯沙坦治療48周後的療效,並與羅格列酮單藥治療相比較。
研究者入選了137例經肝活檢證實為NASH的受試者,並將他們隨機分配至以下三組:羅格列酮(4 mg, 兩次/天);羅格列酮(4 mg)聯合二甲雙胍(500 mg,兩次/天);羅格列酮(4 mg,兩次/天)聯合氯沙坦(50 mg,一次/天)組,治療時間為48周。他們還對患者慢性肝病的其他病因進行篩查,包括每日酒精攝入超過20 g。治療48周後,再次對患者行肝活檢,並由一位有經驗的肝髒病理學家用單盲的方式對活檢結果進行審核。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評估三個治療組之間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活動度評分(NAS)上的差異。
迄今為止,87例受試者完成了試驗。基線時的人口統計學(均值)包括:年齡49.24歲;BMI 32.98 kg/m2; 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 86.2 U/L;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57.67 U/L;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6.43;NAS: 4.7。主要轉歸分析顯示,治療組間的所有組織學參數沒有顯著差異(見下表,p>0.05)。在三個治療組內,均觀察到脂肪變性和NAS的改善(P<0.001)。羅格列酮和羅格列酮/二甲雙胍組中,纖維化的改善接近有統計學意義(p=0.095, p=0.062)。三組的血清氨基轉移酶均下降(治療期間:P<0.001,組間:P>0.05)。二甲雙胍並未顯著緩解體重增加(P=0.09)。
羅格列酮(n=24) |
羅格列酮+二甲雙胍 (n=30) |
羅格列酮+氯沙坦(n=33) |
P值(組間) |
|
ALT增加(U/L) |
-36.29 (*<0.001) |
-35.03 (*<0.001) |
-53.21 (*<0.001) |
0.38 |
NAS增加 |
-26.9% (*0.002) |
-22.0% (*0.027) |
-22.9 (*<0.001) |
0.37 |
脂肪變性改善** |
-50.0% (*<0.001) |
-70.0% (*<0.001) |
-66.7 (*<0.001) |
0.56 |
分級改善*** |
-15.8% (*0.185) |
-9.8% (*0.293) |
-10.5% (*1.258) |
0.46 |
分期改善**** |
-27.5% (*0.95) |
-29.0% (*0.062) |
-10.6% (80.377) |
0.52 |
*組間P值,**反映脂肪變性改善≥30%,***級/布倫特,0-4:%總體改善; ****分期/布倫特,0-4: %總體改善 |
注:此研究報告來自第46屆歐洲肝髒研究學會(EASL)年會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