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疸 胰頭占位 腮腺、淚腺、淋巴結腫大

作者: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 劉爽 徐傳輝 任立敏 栗占國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3-03-01

黃疸 胰頭占位 腮腺、淚腺、淋巴結腫大

  1995年日本學者提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可能與免疫相關後,IgG4相關性疾病開始引起人們的關注並於2010年被正式命名。此類疾病包括米庫利茲病、硬化性膽管炎、間質性腎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腹膜後纖維化及垂體炎等多個疾病譜,血清學可表現為IgE水平升高及高球蛋白血症。本文擬從病例來介紹此類疾病的相關診療知識。

  病史回顧

  主訴 患者男性,59歲,因“全身皮膚黃染3年,口幹、眼幹伴腮腺及淚腺腫大2年”入院。

  現病史 3年前,患者出現進行性鞏膜及全身皮膚黃染,伴瘙癢;小便呈深黃色,大便呈白色陶土樣;腹部CT提示“胰頭癌”。行胰腺十二指腸切除術(Whipple手術),病理檢查示,慢性纖維化胰腺炎、膽管炎。出院後,患者堿性磷酸酶(ALP)、γ-穀氨酰轉移酶(GGT)水平持續升高,伴雙眼突出、淚腺及腮腺腫大。於消化科及眼科就診,給予熊去氧膽酸及潑尼鬆治療3個月後,症狀緩解,但ALP、GGT水平仍輕度升高。2年前,患者出現口幹、眼幹、哭時無淚,伴反複發作的雙側腮腺無痛性腫大、夜尿增多。實驗室檢查示,抗核抗體(ANA)陽性,抗SSA及抗SSB抗體陰性,類風濕因子(RF)、C反應蛋白(CRP)及紅細胞沉降率(ESR)均升高。唇腺活檢示,淋巴細胞灶性浸潤。考慮為“幹燥綜合征”。中藥治療3個月後,症狀無明顯緩解。近半年來,患者於著涼後反複發熱,體溫波動範圍為37.5℃~39℃,使用退燒藥及抗生素後體溫降至正常。發熱時,患者有全身多關節疼痛,伴尿急、尿頻、尿痛,尿中泡沫增多,口腔潰瘍多發。患者的精神、食欲可,睡眠欠佳。

  既往史 7年前,患者被確診為2型糖尿病;5年前,因頜下淋巴結腫大行雙側頜下淋巴結及右側頜下腺切除術。患者吸煙35年,2~3包/天,已戒煙5~6年;飲酒35年,平均每周1次,每次飲白酒2斤,已戒酒5~6年。

  體格檢查 頦下可觸及一個直徑約1 cm的淋巴結,無明顯壓痛。雙側腮腺腫脹、無明顯壓痛,腮腺導管口無溢液及溢膿。心、肺查體未見明顯異常。腹正中線處可見一個長約20 cm的暗紅色瘢痕。全身關節無壓痛、腫脹及活動受限,雙下肢無水腫。

  實驗室檢查 血及便常規正常。尿常規示,潛血(+)。生化檢查示, GGT 81 U/L(↑),ALP 260 U/L(↑),肌酐171 μmol/L(↑),二氧化碳結合力15.2 mmol/L(↓),血糖7.33 mmol/L(↑)。甲狀腺功能檢查示,遊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3.38 pmol/L(↓),三碘甲狀腺原氨酸43.67 ng/dl(↓),促甲狀腺素0.317 μIU/ml(↓),抗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68.7 IU/ml(↑)。24小時尿蛋白定量1.58 g/d(↑)。尿滲透壓(↓),尿酸化功能(↓),腎小管蛋白三項(↑)。腫瘤常規示,癌抗原19-9 57.3 kU/L(↑)。血氣分析示,酸堿度7.383,碳酸根21.6 mmol/L(↓)。免疫學檢查示,IgG 37 g/L(↑),血清總IgE 1017 IU/ml(↑);補體C3 0.6 g/L(↓),補體C4 0.1 g/L(↓);κ輕鏈為3560 mg/dl(↑),λ輕鏈為1430 mg/dl(↑);蛋白電泳示,α2-球蛋白4.2%(↓),γ-球蛋白44.6%(↑),白蛋白/球蛋白為0.58(↓);RF 38.2 IU/ml(↑),CRP 9.1 mg/L(↑),ESR 103 mm/h(↑),ANA為1:80胞漿型,抗SSA及抗SSB抗體均為陰性。自身免疫性肝炎檢查結果正常。

  影像學檢查 腹部超聲示,肝髒輕度不均質改變,門脈矢狀部及右前支附壁血栓;雙腎輕度彌漫性病變,左腎實性結節。腮腺超聲示,雙側腮腺腫大並存在彌漫病變,左頜下腺輕度彌漫性病變。甲狀腺彩超示,右葉囊實性小結節及多發淋巴結腫大。

  組織活檢 唇腺活檢示,部分腺體結構破壞及萎縮,大量淋巴漿細胞浸潤。腺體組織免疫組化示,IgG4<10個/高倍鏡,IgG4/IgG<10%。

  診斷分析

  以患者累及的不同器官為切入點,分析該患者的可能診斷。

  口幹、眼幹 入院時,患者主要表現為雙側腮腺反複無痛性腫脹,伴有口幹、眼幹、鼻腔幹燥的典型症狀,哭時無淚,服用幹食須用水送服。外院實驗室檢查示,ESR、RF、CRP、γ球蛋白升高,ANA陽性,抗SSA及抗SSB抗體陰性。外院唇腺活檢示,淋巴細胞灶性浸潤。上述結果符合幹燥綜合征的臨床表現,故外院診斷為“幹燥綜合征”,並給予中藥治療。

  但仔細分析,患者又有一些不符合典型幹燥綜合征的表現。幹燥綜合征好發於老年女性,主要表現為腺體分泌功能減退,可有腮腺反複腫大,ANA、抗SSA、抗SSB等抗體陽性,唇腺活檢可有淋巴細胞灶性浸潤。但該患者為中老年男性,多個腺體反複無痛性腫脹,抗SSA及抗SSB抗體均為陰性,而且血清IgE和IgG4水平均升高,上述表現在幹燥綜合征患者中並不常見,故應考慮另一種須鑒別的疾病——米庫利茲病。

  該病曾經被認為是幹燥綜合征的一個亞型,但現在認為其是獨立於幹燥綜合征的一種疾病,是IgG4相關性疾病譜中的一種。主要表現為腺體反複無痛性腫大,口幹、眼幹、關節痛等表現常較輕;血清學常表現為IgG4升高,而ANA、抗SSA、抗SSB等抗體常為陰性,唇腺活檢表現為淋巴漿細胞浸潤,但進一步免疫組化染色發現IgG4+漿細胞顯著增加;可伴其他IgG4相關性疾病譜表現。

  ALP、GGT升高 入院時,患者另一主要表現是ALP、GGT持續升高。該表現從3年前行Whipple手術後出現,使用熊去氧膽酸和潑尼鬆治療後ALP、GGT持續性升高曾有所緩解。但是患者的轉氨酶均正常,自身抗體均為陰性,考慮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可能性不大。結合患者生化檢查表現為膽汁淤積,提示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PSC)可能性較大。最新的《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診療指南》中明確指出,對於疑似PSC的患者均應檢查IgG4,以排除IgG4相關性硬化性膽管炎。

  腎小管損害 患者為中老年男性,有夜尿增多、尿蛋白陽性、腎小管性蛋白增加、腎酸化功能減退、尿滲透壓降低、肌酐升高等表現,故“腎小管間質病變”的診斷基本明確。既往研究顯示,IgG4相關疾病的腎損害主要為間質性腎炎。結合患者有IgG4升高的病史,應考慮其患有IgG4相關腎病。

  既往慢性胰腺炎 患者於3年前出現無痛性、進行性黃疸發作加重。影像學檢查示,胰頭占位,當時考慮其為“胰頭癌”。行Whipple手術後病理檢查提示,慢性胰腺炎,可見大量淋巴漿細胞浸潤。

  回顧這段病史,考慮患者當時可能為“AIP”,該病主要表現為急性胰腺炎或慢性胰腺占位。臨床上,慢性胰腺占位常被誤診為胰頭癌,可通過血清IgG4及自身抗體檢查、CT、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胰膽管造影、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細針穿刺活檢等方法來鑒別。

  綜合上述幾點,考慮患者為多係統受累;其血清IgG、IgE、γ-球蛋白水平顯著升高,且存在低補體血症等血清學表現。上述表現均將診斷指向了一個新興的疾病譜——IgG4相關性疾病。入院後,患者的血清學檢查示,IgG4為2360 mg/dl,遠高出正常值上限135 mg/dl。因此,患者IgG4相關性疾病的診斷基本明確。

  有學者總結了64例累及多器官的IgG4相關疾病(上圖)的病例,提出了IgG4+多器官淋巴增殖綜合征的概念。本病例亦符合IgG4+多器官淋巴增殖綜合征的特點。

  治療

  入院後,繼續給予患者胰島素、熊去氧膽酸及碳酸氫鈉治療。同時,還給予患者靜脈滴注甲潑尼鬆40 mg/d,並聯合環磷酰胺400 mg/2 w靜滴。

  治療1個月後,患者的肝腎功能均持續好轉,ESR降至正常,激素應用逐漸減量後出院。

  5個月後隨訪,患者尿常規、ALP、GGT、ESR、CRP、RF均降至正常,肌酐為127 μmol/L(↑),IgG4明顯下降[229 mg/dl(↑)],體重增加10公斤。

  ■ 鏈接

  不同的IgG4相關性疾病譜可有不同的臨床表現:① 米庫利茲病以雙側對稱性唾液腺腫脹為主要表現,可伴眼幹、口幹及關節腫痛,常見於中老年男性,可與其他髒器病變同時存在,抗SSA及抗SSB抗體多為陰性;② AIP常出現於中老年男性,可表現為急性胰腺炎或慢性胰腺炎,影像學特征性表現為臘腸型胰腺腫大;③ 腹膜後纖維化則表現為腹膜後纖維組織增生,可導致腹腔內空腔髒器梗阻、腹主動脈周圍炎等症狀;④ 垂體炎主要表現為內分泌調節紊亂,影像學表現為垂體彌漫性腫大。

關鍵字:黃疸,胰頭占位,腮腺淚腺,淋巴結腫大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