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t Microbes|腸道微生物組揭秘:預測益生菌療效的新標誌物

作者:醫學論壇網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24-08-01

【CMT&CHTV 文獻精粹】

導語:本文深入探討了益生菌治療的個性化響應,不僅豐富了我們對腸道微生物與宿主健康關係的認識,也為腸易激綜合征患者的治療策略帶來了新的思考。

研究背景

近年來,腸腦互動失調的功能性腸病——腸易激綜合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日益受到醫學界的關注。IBS是一種以腹痛和排便習慣改變為特征的複雜多因素疾病,其病因和發病機製尚不完全清楚。盡管已有多種治療方法,但缺乏針對不同IBS亞型的個性化治療指導。特別是在非便秘型IBS(non-constipated IBS,NC-IBS)的治療中,如何選擇合適的益生菌進行輔助治療,是大家關注的問題。2024年1月,Gut Microbes發表了一篇題為“Collinsella Aerofaciens as a Predictive Marker of Response to Probiotic Treatment in Non-Constipated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的文章,探討了益生菌治療的個性化響應,豐富了我們對該問題的認識。

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一項多中心、隨機、雙盲、平行組、安慰劑對照臨床試驗,旨在評估益生菌菌株Lacticaseibacillus paracasei DG(LDG)對NC-IBS患者的療效,並探索可能的療效預測標誌物。研究納入了63名符合羅馬Ⅳ標準的NC-IBS患者,隨機分配至接受至少24億CFU LDG或安慰劑膠囊組,每日兩次,持續12周。主要臨床終點是基於腹部疼痛改善和糞便類型的複合響應。次要終點包括腸道、肝髒和腎髒功能的血清標誌物。

研究結果

益生菌治療的臨床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參與的NC-IBS患者中,有25%的患者對LDG益生菌治療產生了響應。這些響應者(R組)在12周的治療期內,腹部疼痛和糞便類型得到了顯著改善。具體而言,R組患者的腹部疼痛評分在治療期間較非響應者(NR組)顯著降低,且在治療期間的糞便類型也較基線期間有所改善。這些數據表明,LDG益生菌對於特定NC-IBS患者亞群具有潛在的治療效果。

微生物組分析揭示潛在生物標誌物

通過糞便微生物組的分析,研究者發現R組和NR組患者之間存在18種細菌類群的豐度差異。特別是,Coriobacteriaceae家族、Dorea spp.及Collinsella aerofaciens在R組患者中顯著富集(圖1)。這些差異在R患者與健康對照組之間也有體現,表明R組患者可能具有一種改變了的(可能的失調)糞便微生物群落結構。

益生菌幹預對微生物組的影響

益生菌治療顯著降低了R組患者中上述細菌類群的豐度,但在NR患者中並未觀察到這種變化。這一發現表明,這些細菌類群可能與益生菌的療效有關,且C. aerofaciens的豐度變化可能作為益生菌療效的一個預測指標。

微生物組與血清標誌物的相關性

進一步的相關性分析揭示了糞便中的C. aerofaciens與血清中的多種標誌物存在顯著相關性,包括與腸道功能和通透性相關的PV-1,以及與肝功能相關的幾種血清酶。這些相關性為腸道微生物群與宿主健康之間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視角。

總結

本研究結果表明C. aerofaciens可能可以作為預測益生菌療效的潛在生物標誌物。這一發現不僅為NC-IBS的個性化治療提供了新的視角,也為理解腸道微生物組與宿主健康之間的複雜關係提供了新的線索。

參考文獻

Gargari G, Mantegazza G, Cremon C, et al.Collinsella aerofaciensas a predictive marker of response to probiotic treatment in non-constipated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 Gut Microbes, 2024, 16(1): 2298246. DOI: 10.1080/19490976.2023.2298246.

“醫學論壇網”發布醫學領域研究成果和解讀,供專業人員科研參考,不作為診療標準,使用需根據具體情況評估。

編輯:石頭

二審:清揚

三審:碧泉

排版:半夏

關鍵字:益生菌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