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菌群和新冠

作者:消化界 來源:消化新前沿 日期:23-03-01

腸道細菌通常會調節我們的免疫反應,確保我們對病毒感染的反應足夠強大,足以清除病毒,但又不會太激烈,以至於最終損害自身的器官。

大多數患有急性感染的人在恢複正常健康之前,通常會經曆一段不穩定的康複期。少數不幸的人從急性感染的症狀中恢複過來,卻又會被一種新的疾病所攻擊。

一些感染了新冠病毒的人也可能會經曆感染的長期影響,叫長新冠(long-COVID),它的表現可以包括一係列持續的健康問題,這些情況會持續數周、數月或更長時間。

由於新冠可以影響多個器官的功能,新冠後遺症也可能包括一係列的症狀,包括呼吸、神經、心髒、胃腸道、肌肉骨骼和心理問題等等。

l腹痛

l腹瀉

l惡心

l缺乏食欲

l胸痛或不適

l呼吸短促

l咳嗽

l心跳過快或不規律(心悸)

l咽喉痛

l頭痛

l關節痛

l肌肉疼痛和無力

l耳痛、聽力喪失和耳鳴

l低度間歇性發燒

l持續的嗅覺或味覺喪失

l脫發

l皮疹

l頭昏眼花

l疲勞

l失眠

l健忘

l腦霧(注意力難以集中,思維混亂和記憶問題)

l焦慮

l抑鬱

l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

許多人在病毒感染後出現的這些症狀看似是與病毒無關的,當他們尋求醫療幫助時,經常會被告知:“檢測一切正常”,“你的症狀可能是由於焦慮或壓力”,“情況可能會自行好轉,但不知道需要多長時間”,或者類似的說法。病毒後遺症真的很令人困惑,因為不同症狀之間並不總是有一個共同的線索,一個容易識別的原因,或可靠的診斷測試,許多最終被歸入“醫學上無法解釋的症狀”的範疇,也就是說有症狀但是沒有明確的診斷,換句話說就是,我們不知道怎麼了。

研究都發現了啥?

這項研究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他們發現,新冠患者的腸道菌群出現了明顯異常:致病性物種水平較高,而有益物種水平較低,比如普氏棲糞杆菌,它與高膳食纖維攝入、健康的腸道菌群和平衡的免疫反應有關。

腸道菌群在新冠後遺症中的核心作用

腸道在急性和慢性病毒感染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腸道位於我們身體的中心,它是關鍵的營養供應引擎,數以萬億計的腸道微生物與我們的其它身體係統相互作用,所以腸道健康可以極大地影響身體其它係統的功能。想象一下,如果你的汽車引擎停止工作會怎麼樣。這就是為什麼腸道是許多症狀的重要連接點。

關於新冠病毒等病毒感染治愈後如何引起慢性症狀,仍需要深入了解,但是有一件事很明確,那就是腸道菌群失調可能是一個主要因素。

l免疫介導的炎症

SARS和中東呼吸綜合征讓一些人在急性感染後幾個月甚至幾年都虛弱不堪,症狀與我們在新冠後遺症中看到的很相似。病毒雖然不再活躍,但它在體內引發了炎症反應,導致持續的症狀,類似的高水平炎症。

歐洲的研究人員對100名剛康複的新冠患者的心髒進行了核磁共振成像,發現60%的患者有持續的心髒炎症以及呼吸短促和胸痛等症狀,而且這些症狀與先前存在的疾病或感染的初始嚴重程度無關。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造成這些症狀的罪魁禍首不是病毒本身,而是免疫係統對病毒的過度反應。

那麼,免疫係統為什麼會出錯呢?

腸道細菌通常會調節我們的免疫反應,確保我們對病毒感染的反應足夠強大,足以清除病毒,但又不會太激烈,以至於最終損害自身的器官。在腸道菌群失調的情況下,這種調節作用喪失了,這就為過度反應鋪平了道路,這種反應可能在急性感染結束後持續很長時間,並影響身體的許多不同部位。

免疫介導的炎症會對多個不同的器官造成嚴重破壞,包括大腦、心髒、腎髒、肝髒、皮膚和消化道等等。病毒雖小,但就免疫反應而言,它的影響很大,當我們的腸道菌群健康狀況不夠好,無法控製這種反應時,情況尤其如此。

l腸道菌群失調的作用

腸道菌群失調既是感染新冠的風險因素,通常也是感染的結果。結合新冠病毒的ACE-2受體也可以通過減少腸道細菌多樣性來破壞腸道菌群的組成。這種破壞會降低腸道有益細菌及其重要的代謝物短鏈脂肪酸的水平,這可能會導致免疫係統的失調和過度反應,從而導致新冠後遺症的症狀。

由於腸道細菌不僅在免疫反應中發揮重要作用,還在生理的多個方麵發揮重要作用,比如激素和維生素的合成、有害化合物的解毒、營養物質的消化和吸收等等,再加上腸腦軸在認知、情緒、記憶和神經功能方麵的公認作用,所以病毒感染引起的腸道菌群健康和平衡的變化會轉化為全身性的症狀。這也是為什麼優化腸道健康在限製病毒的急性和慢性影響方麵發揮重要作用的原因。

1、慢性疲勞

關於慢性疲勞綜合征最重要的突破之一是認識到這是一種通常發生在腸道而不是大腦的綜合征。慢性疲勞綜合症與EB病毒和人類皰疹病毒6 (HHV-6)等病毒感染有關,這些病毒與新冠病毒一樣,也會引起腸道菌群的破壞。

來自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在《Microbiome》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在不查看任何其它臨床數據的情況下,僅通過檢查腸道菌群特征的變化,就能夠正確地診斷出83%的慢性疲勞綜合征患者。

慢性疲勞綜合征的治療側重於症狀緩解,包括通過谘詢、飲食、生活方式幹預和適當的藥物治療任何伴隨的抑鬱、疼痛或睡眠問題。隨著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腸道菌群紊亂與慢性疲勞綜合征等疾病的關係,通過改變飲食和生活方式來重建腸道菌群可能會在治療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2、感染後腸易激綜合征

感染後腸易激綜合征是腸道感染後可能出現的一係列體征和症狀,這種情況與數百萬從新冠感染急性期恢複後的患者所經曆的情況有一些相似之處。

感染後腸易激綜合征的症狀在急性腸胃炎發作後開始,已發表的研究報告稱,感染後的發病率在5%至32%之間。一項係統綜述描述了感染後腸易激綜合征的風險增加了六倍,並且這種風險至少會持續兩到三年。

潛在機製包括持續的亞臨床炎症、腸道屏障功能的破壞導致腸道通透性的改變以及腸道菌群的改變,和其它病毒後綜合征中發揮作用。

在治療感染後腸易激綜合征時,重要的一點是避免使用抗生素。當人們出現腹瀉、腹痛、惡心和疲勞等症狀時,因為有細菌感染的可能性,所以醫生的第一反應有時是用強效抗生素治療。然而,這隻會惡化急性腸胃炎之前可能存在的任何腸道菌群異常或者可能由感染引起的腸道菌群變化,就像我們在新冠感染者中看到的那樣。

大多數人在沒有任何幹預的情況下會逐漸解決他們的症狀,但是通過改善腸道菌群可以加快這一過程,並顯著降低他們最終出現慢性症狀的可能性。

病毒感染後的腸腦連接

有一些病毒感染後症狀是肉眼看不見的,比如一些人在病毒首次感染期間和/或感染後可能出現腦霧,包括無法集中注意力,心不在焉,難以回憶或保留信息,疲勞和情緒變化。

腦霧也在從未感染過病毒的人身上發生,這可能是由於大流行造成的壓力所致。人們對病毒的恐懼,會在大腦和身體中引起“戰鬥或逃跑”的壓力反應,無論是否被感染,都會導致腦霧。

我們現在知道,包括新冠感染在內的許多病毒性疾病不僅涉及呼吸係統,而且也可以影響包括大腦在內的許多關鍵器官。神經係統並發症,比如腦霧、思維混亂、頭暈、驚恐發作,甚至類似癡呆症的認知障礙,都是病毒後遺症的一部分。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一些治療神經精神問題的藥物實際上會增加COVID感染後患癡呆症的風險。2022年3月發表在《醫學前沿》上的一項研究顯示,抗抑鬱藥、治療壓力和焦慮的苯二氮平類藥物、情緒穩定劑和抗精神病藥都可能增加COVID後患癡呆症的風險。65歲以上服用這些藥物的人在感染SARS-CoV-2後患癡呆症的可能性增加三倍,年輕人的風險也會增加。

雖然一些病毒可以直接影響大腦,但許多病毒後神經係統症狀是多因素引起的。影響大腦的藥物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影響大腦健康的行為也是如此。因此,解決症狀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減少與症狀發生有關的行為。

關鍵字:腸道細菌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