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息肉、胃息肉、膽息肉、鼻息肉…到底哪個該切

作者:佚名 來源:健康時報 日期:22-12-15

        一些人拿到體檢報告後,被報告顯示的身體某個部位的小息肉而弄得十分焦慮。有些息肉,可能就是腫瘤的前期征兆,也有些可能是良性的,不用過多在意。

        麼到底哪個該切,哪個可以置之不理?

        1. 腸息肉:越早切除越好

        腸息肉是腸道黏膜上所有隆起性的病變。一般而言,腸息肉分為非腫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兩類。非腺瘤性息肉如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與腸癌的發病關係不大。

        而腺瘤性息肉是公認的癌前病變,有研究表明,95%以上的結腸癌來自結腸腺瘤,相當於一個“定時炸彈”。當然,腺瘤性息肉是否癌變還與患者年齡,息肉數量、大小有關。

        一般來說,單個、兩個息肉癌變概率不高,但數量越多,癌變機會越高;息肉越大癌變率也越高。1厘米以下的息肉癌變率為1%~3%;1厘米~2厘米的息肉,癌變率為20%;2厘米以上的息肉癌變率則為50%。

        一般情況下,發現有腸息肉,應盡早切除,以免帶來一些其他疾病,甚至於惡化成大腸癌。

        但是,多數腸息肉患者沒有臨床症狀,隻有很少一部分會出現便血、黏液便、腹痛、大便次數增多、便秘、腸套疊甚至腸梗阻等異常。因此,一旦出現上述症狀就應立即到醫院做腸鏡檢查。

        如果發現腸息肉,可通過內鏡切除,再送病理檢查,明確治療。

        此外,因腸息肉易複發,一定要定期複查。平時多食用蔬菜水果,遠離煙酒。對於有家族史的人群,應該2年至3年進行一次腸鏡檢查。

        2. 胃息肉:發現就得切

        胃息肉是生長在人體胃腸黏膜表麵上的贅生物,不易被察覺,因此人們對胃息肉比較陌生。出現症狀時常表現為上腹隱痛、消化不良,少數可出現惡心、嘔吐等症。

        “有許多人發現了胃息肉,但因為沒有不適而不願意切除,其實是縱虎歸山!”中山六院消化科副主任醫師郅敏建議,胃息肉一旦發現就要切除。

        胃息肉可以分為較為常見胃底腺息肉,慢性炎症刺激引起的增生性息肉,以及癌變風險較大的腺瘤樣息肉等。

        醫生建議,一旦發現胃息肉,即使是小腺瘤,也要及時切除。

        因為隨著腺瘤息肉體積的長大,其癌變率也隨之增加,所以建議及早的進行切除。

        目前,對胃息肉的治療主要是內鏡治療和手術治療。

        多數胃息肉多出現在50歲以上的人群中,推薦對50歲以上人群進行大便潛血和內鏡檢查。

        在日常生活中,良好的飲食習慣可以預防胃息肉的發生。合理安排每日飲食,多吃新鮮水果、蔬菜等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纖維的食物,適當增加主食中粗糧、雜糧的比例。

        特別是對於慢性炎症刺激引起的增生性息肉,應該多吃清淡的食物、盡量減少醃製食品的攝入。

        3. 膽囊息肉:看具體情況再議

        膽囊息肉就是膽囊黏膜上隆起的一個“肉疙瘩”,包括腫瘤性息肉和非腫瘤性息肉。膽囊息肉的隱蔽性強,有相當數量的人沒有任何症狀,體檢時才被發現。

        目前膽囊息肉的病因尚不清楚,長期飲酒,高脂飲食,不吃早餐、壓力大、熬夜及生活不規律者,容易得膽囊息肉。

        膽囊息肉以良性息肉更為多見,但也要預防癌變。因為膽囊息肉可能導致膽囊功能異常;位置靠近膽囊管的息肉長大堵塞管道後,可能造成膽囊積液和膽囊炎;長期慢性炎症刺激,有可能導致癌變。所以,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一旦發現就要定期複查。

        如果符合以下手術指征,建議盡早手術治療。

        如膽囊單發息肉直徑超過1厘米以上,蒂粗大者,尤其是基底寬,位於膽囊頸部,年齡超過50歲;膽囊多發息肉合並膽囊結石且有症狀;膽囊息肉直徑小於5毫米,無症狀,要每3~6個月隨訪,迅速增大或症狀明顯等。

        4. 鼻息肉:不大的話可先用藥觀察

        鼻息肉常出現在上頜竇、篩竇、中鼻道、中鼻甲等處,是一種良性小腫瘤。鼻息肉患者常有鼻塞感,如果息肉持續長大,鼻塞感會加重。

        如果息肉阻塞咽鼓管,可能會導致患者耳鳴,聽力減退,還可引起打鼾、鼻竇炎、慢性咽炎等耳鼻咽喉並發症,更致命的是可引發癌變。

        因此,一旦出現鼻塞感加重症狀,建議到醫院做鼻窺鏡檢查。如果確診是鼻息肉,應在醫生指導下積極治療。

        在治療上,如果息肉患者病情不重,可用皮質激素噴鼻劑噴鼻,並持續觀察;

        如果息肉較大、症狀較重,則要手術治療,並在術後做活檢明確診斷。

        5. 宮頸息肉:不大的話用藥觀察

        宮頸息肉是慢性宮頸炎長期刺激的結果,大多為良性,無明顯症狀,少部分患者會有與月經類似的出血症狀。

        因宮頸息肉會產生有炎性刺激的分泌物,所以會破壞陰道生理環境,降低精子活力,息肉也會形成黏液栓,阻礙部分精液進入子宮,影響受孕。如果在孕期發現宮頸息肉,息肉會慢慢長大出血,影響孕期健康。

        因此,女性應定期做婦科檢查,一旦發現有宮頸息肉,應盡早治療。若息肉較小時,可先藥物消炎。如果超過黃豆粒大小,可微創手術切除。

        術後應進行病理檢查,確診息肉性質。若病理檢查有惡變,要進一步治療。若無惡變,因宮頸息肉易複發,術後也要定期複查。

        6. 聲帶息肉:看情況而異

        聲帶息肉在臨床上比較常見,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與長期發聲不當、長期不良刺激或慢性炎症有關。主要表現為聲嘶,嘶啞程度因息肉大小和部位不同而異,輕者僅有輕微聲音改變,重者嘶啞明顯甚至發聲困難。

        聲帶息肉不僅可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若息肉較大阻塞喉腔,可引起呼吸困難。聲帶息肉的致命殺傷力在於突發癌變。但很多息肉在癌變後,患者並沒有很強的不適感,息肉就不知不覺發展,不知不覺癌變。

        要注意,早期喉癌與聲帶息肉症狀相似,較難用肉眼鑒別,需要做活檢區分。

        因此,一旦出現聲音嘶啞、喉部異物感、咽喉幹癢疼痛,建議立即到醫院做纖維喉鏡明確診斷,必要時也可在醫生建議下做手術摘除。

        預防聲帶息肉的辦法是常用胖大海、菊花泡水喝,不要連續講話時間太長,注意休息,吃一些潤喉藥,睡覺前喝一杯涼茶潤喉,少吃酸辣食品,少喝酒。

關鍵字:腸息肉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