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間質瘤,是胃癌還是腸癌?良惡之分由這項指標決定

作者:佚名 來源:常笑健康 日期:22-08-08

最近,李先生總感覺胃不舒服,於是,在醫生的建議下做了一個胃鏡,突然發現胃裏有個小東西。醫生告訴李先生:這很有可能是胃腸間質瘤。 胃腸長瘤,是胃癌還是腸癌?胃腸間質瘤是什麼?聽到“胃腸間質瘤”,李先生很是疑惑。 其實李先生不是一個人,這些年來,胃癌、腸癌的發病率與日俱增,但胃腸間質瘤的相關報道並不多,殊不知,這也是獨立於胃癌、腸癌且危害較大的癌種。

胃腸間質瘤,既不是胃癌,也不是腸癌

胃腸間質瘤胃腸道間質瘤(GIST)是一類起源於胃腸道間葉組織的腫瘤,約占全消化道腫瘤的1%~3%,發病率約為 (11~14.5)/100萬。 可發生消化道任何部位,依次為:胃(60~70%)、小腸(20~30%)、結直腸(約5%)、食管(<5%)。 可發生於任何年齡, 中位發病年齡為40~60歲,40歲以前發病較少, 但發病年齡越小惡性程度越高;男女發病差異不明顯。

危險度分級

胃腸間質瘤的惡性程度根據瘤體大小大致分為:

超低危(瘤體小於2厘米)

低危(瘤體介於2厘米—5厘米)

中危(瘤體介於5厘米—10厘米)

高危(瘤體大於10厘米)

其中, 超低危、低危和中危患者預後較好,接受手術切除後不易複發和轉移,而高危患者容易發生複發、轉移。 一般認為,B超是診斷胃腸間質瘤的常見手段之一,但需要注意的是,超聲科醫生一般隻會檢查肝、膽,對腹腔不太關注,因而,確診胃腸間質瘤也需要超聲科醫生更加謹慎。

手術治療方法

01傳統開腹手術

手術目標是實現切緣腫瘤細胞陰性和保護腫瘤假性包膜完整,避免術中腫瘤破裂造成轉移。

02單純腹腔鏡手術

無論腫瘤大小,隻要腹腔鏡切除能達到切緣無癌細胞的完整切除均可行腹腔鏡治療。

03消化內鏡治療

內鏡下黏膜切除術: 可切除浸潤深度較淺且僅達黏膜層的病灶。

內鏡黏膜剝脫術: 適用於直徑≤5cm、腔內性、無鄰近器官侵犯和轉移、包膜完整的固有肌層腫瘤的切除。

內鏡下黏膜挖除術: 是內鏡黏膜剝脫術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一種新技術,適用於直徑<3cm的GIST。

內鏡下全層切除術: 適用於起源於固有肌層深層或與漿膜層緊密粘連的胃間質瘤。

04雙鏡聯合治療

內鏡輔助腹腔鏡治療: 適用於直徑較大、起源於固有肌層、腔外生長型且不易在內鏡下切除的GIST。

腹腔鏡輔助內鏡治療: 適用於腔內型、浸潤深度不超過黏膜下層以及單獨內鏡治療風險較大的GIST。

關鍵字:胃腸間質瘤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