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羅恩病不能馬虎,這些檢查少不得!

作者:佚名 來源:杏林幫官媒 日期:22-05-25

        克羅恩病(CD)又稱為局限性腸炎、肉芽腫性腸炎,是一種病因未明的主要侵犯消化道的全身性疾病。

        克羅恩病的消化道症狀主要有腹瀉和腹痛,可有血便;全身性的症狀主要有體重減輕、發熱、食欲不振、疲勞、貧血等,青少年患者可見生長發育遲緩;還有可能並發瘺管、腹腔膿腫、腸腔狹窄和腸梗阻、肛周病變(肛周膿腫、肛周瘺管、皮贅、肛裂等)。

        近些年來,我國克羅恩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給很多患者帶來持續性的麻煩和病痛。

        克羅恩病缺乏特異性的症狀,很多疾病都可以表現出與之相似的症狀。所以,克羅恩病從懷疑到確診需要經曆許多的檢查。

        下麵就讓我們來看看,從患者去醫院就診開始一直到最終確診為克羅恩病,都需要經曆哪些檢查吧。

        01、詢問病史和體格檢查

        首先是病史和體格檢查,幾乎所有疾病的診斷都是從這一步開始的。

        這時候醫生可能會問:有哪些症狀啊?最早出現症狀是什麼時候啊?症狀持續多久了啊?症狀有沒有不斷加重啊?家裏麵有沒有人得過類似的病啊?吃過哪些藥啊?……之類的問題。

        另外,患者還會做一個體格檢查,評估全身各部分的狀況。體格檢查會包括細致的腹部檢查、肛周和會陰檢查和直腸指檢,常規測體質量並計算BMI,如果是兒童的話還會注意生長發育情況。

        02、實驗室檢查

        病史詢問和體格檢查做完以後,醫生會對患者的病情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光憑這些就下結論是克羅恩病肯定是不夠的,所以這時就要接受下一階段的檢查——實驗室檢查。

        初步的實驗室檢查包括血常規、CRP(C反應蛋白)、ESR(紅細胞沉降率)、血清白蛋白等,有條件者可做糞便鈣衛蛋白檢測。

        血常規可以告訴我們有沒有貧血、感染等情況,CRP(C反應蛋白)、ESR(紅細胞沉降率)兩種常用炎症指標。

        糞便鈣衛蛋白是一種在腸道發炎時會釋放的物質,通過糞便鈣衛蛋白檢測醫生可以知道腸道有沒有發炎,從而區分炎症性腸病(如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和非炎症性腸病(如腸易激綜合征)。

        部分腹瀉患者推薦C.diff產毒艱難梭菌毒素基因檢測,對於擬行激素、免疫抑製劑或生物製劑治療的患者,需要常規篩查病毒性乙型肝炎和結核分枝杆菌感染等指標。

        03、內鏡和影像學檢查

        內鏡檢查是醫生親眼査看腸壁黏膜及進行活檢的重要途徑。

        在克羅恩病的診斷中,使用結腸鏡來檢查末端回腸是必不可少的。結腸鏡隻能檢查到回腸末端,想要看上消化道的情況還得做膠囊內鏡、小腸鏡檢查或是胃鏡檢查。

        影像學檢查以CTE/MRE為主。CTE是計算機斷層掃描小腸造影,MRE是磁共振小腸造影。它們是迄今評估小腸炎性病變的標準影像學檢查,可反映腸壁的炎症反應改變、病變分布的部位和範圍、狹窄的存在及其可能的性質、腸腔外並發症,如瘺管形成、腹腔膿腫或蜂窩織炎等。對於已經確診的患者來說,這兩項檢查還可以用來評定療效。

        另外還有鋇劑灌腸及小腸鋇劑造影,鋇劑灌腸適用於腸腔狹窄無法進行結腸鏡檢查的患者,小腸鋇劑造影但對無條件行CTE檢查的單位則仍是小腸病變檢查的重要技術。

        其他的內鏡或影響學檢查包括發現病變局限在小腸的疑為CD者行氣囊輔助小腸鏡檢查,有肛周瘺管行直腸MRI檢查,必要時結合超聲內鏡或經皮肛周超聲檢查。腹部超聲檢查可作為疑有腹腔膿腫、炎性包塊或瘺管的初篩檢查。

        有人可能看到要做這麼多檢查心裏有些犯怵,但這些檢查都是明確診斷、確定病情所必須的,不要覺得做這麼多檢查沒有必要。

關鍵字:克羅恩病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