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急診常見的急危重症之一,成年人每年發病率為100/10萬-180/10萬,病死率為2%-15%。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常分為急性非靜脈曲張性出血和靜脈曲張性出血兩類,大多數是急性非靜脈曲張性出血,最常見的病因包括胃十二指腸消化性潰瘍、上消化道腫瘤、應激性潰瘍、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如阿司匹林)等等。
診斷標準
根據嘔血、黑便和失血性周圍循環衰竭的臨床表現,嘔吐物及黑便隱血試驗呈強陽性,結合其他的實驗室檢查及器械檢查,能查明多數病人的出血部位及原因。
需注意以下幾點:
①鑒別口、鼻、咽喉部出血時吞下血液引起的嘔血與黑便。 ②嘔血與咯血(呼吸道出血)的鑒別。 ③上消化道出血與中消化道出血、下消化道出血的鑒別。 ④排除進食引起的糞便變黑,例如服用骨炭、鐵劑、鉍劑和某些中藥,或進食禽畜血液。
治療措施
0 1
補充血容量
先輸入平衡液或葡萄糖鹽水、右旋糖酐或其他血漿代用品,盡早輸入濃縮紅細胞或全血,以盡快恢複和維持血容量及改善周圍循環,防止微循環障礙引起髒器功能衰竭。
0 2
止血
1、非曲張靜脈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止血措施
抑製胃酸分泌藥:臨床常用H2受體拮抗劑或質子泵抑製劑,以抑製胃酸分泌,提高和保持胃內較高的pH,避免新形成的凝血塊在低pH環境中被胃液消化。
內鏡直視下止血:內鏡止血適用於有活動性出血或暴露血管的潰瘍。治療方法包括激光光凝、高頻電凝、微波、熱探頭止血,血管夾鉗夾,局部藥物噴灑和局部藥物注射。
介入治療:行血管造影以判斷出血部位來源。血管造影常規選擇胃左動脈、胃十二指腸動脈、脾動脈和胰十二指腸動脈。治療方式包括在出血血管內注射血管收縮藥物或直接經導管動脈栓塞術。
2、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止血措施
藥物止血:血管加壓素及其類似物(特利加壓素)、生長抑素及其擬似物(奧曲肽),最長可持續用藥5d。
Tips:血管加壓素及特利加壓素可導致內髒血管收縮,通過激活血管平滑肌V1受體,增加腸係膜血管阻力,減少門靜脈血流,從而降低門靜脈壓力。生長抑素和奧曲肽主要通過降低門靜脈血流量從而降低門靜脈壓力。
三(四)腔二囊管壓迫止血:用氣囊壓迫食管胃底曲張靜脈,其止血效果肯定,但病人痛苦、並發症多、早期再出血率高,故不推薦作為首選止血措施,目前隻在藥物治療不能控製出血時暫時使用,以爭取時間準備內鏡止血等治療措施 。
內鏡直視下止血:在用藥物治療和氣囊壓迫基本控製出血,病情基本穩定後,進行急診內鏡檢查和止血治療。常用方法有硬化劑注射止血術、食管曲張靜脈套紮術、組織黏合劑注射法等。
手術治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大出血內科治療無效時,應考慮外科手術或經頸靜脈肝內門體靜脈分流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