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黏膜萎縮程度與早期胃癌內鏡下黏膜下剝離術出血有關

作者:消化新前沿 來源:MedSci梅斯 日期:22-05-17

胃癌的產生往往是因為幽門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萎縮性胃炎而造成的,晚期胃癌的預後很差,但是如果胃癌被早期發現則預後則可以很好的改善。內窺鏡粘膜下剝離術(ESD)治療早期胃癌已經很普遍,並顯示出令人滿意的效果。

然而,ESD術後出血仍然是一個嚴重的、威脅生命的事件,特別是在服用抗血栓藥物的病人和那些患有癌症的病人中這樣的現象更為嚴重。以前的研究發現,質子泵抑製劑在預防出血方麵比組胺受體拮抗劑更有效。在日本,95%以上的胃癌與幽門螺杆菌感染有關。在根除幽門螺杆菌後,胃酸分泌能力的恢複可能取決於根除時的萎縮程度。

因此,研究人員推測ESD後出血的風險可能因胃粘膜萎縮程度和幽門螺杆菌感染狀況而異。本研究旨在根據幽門螺杆菌(H.pylori)感染狀態闡明 ESD 後出血與胃黏膜萎縮程度之間的關係。

為此,研究人員納入了 2013 年 11 月至 2016 年 10 月在日本 33 家醫院因早期胃癌接受 ESD 的 8170 名患者。胃粘膜萎縮的程度是用Kimura-Takem進行評估的,C1-O1為非嚴重萎縮組(非SA組),O2-O3為嚴重萎縮組(SA組)。幽門螺杆菌感染狀況是通過尿素呼吸試驗來評估的。研究者分析了導致 ESD 後出血的危險因素。

研究結果顯示本項研究納入幽門螺杆菌陽性患者3935例,幽門螺杆菌陰性患者4235例。非嚴重程度的胃黏膜萎縮是幽門螺杆菌陰性患者 ESD 後出血的獨立危險因素(優勢比:1.51,P= 0.007),但不是幽門螺杆菌陽性患者的危險因素(優勢比:0.91,P= 0.600)。此外,在幽門螺杆菌陰性但不是幽門螺杆菌陽性的患者中,繼續使用抗血栓藥物的患者、停止使用抗血栓藥物的患者和不使用抗血栓藥物的患者的 ESD 後出血率逐步增加。

本項研究證實非嚴重的胃黏膜萎縮是幽門螺杆菌陰性患者早期胃癌ESD後出血的危險因素,而幽門螺杆菌陽性患者則不然。

原始出處:

Yoshito Hayashi. Et al. The degree of mucosal atrophy is associated with post-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bleeding in early gastric cancer.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2022.

作者:xuyihan

關鍵字:ESD,胃粘膜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