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部位感染(SSI)是術後常見的並發症,也是導致外科病人發病的重要原因。它們會增加再入院率和住院時間,並導致醫療費用增加。在美國每年有超過15億美元的額外費用。接受結直腸手術的患者發生SSI的風險明顯增加,其固有的風險率從5%到30%不等。美國聯邦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啟動了外科護理改進項目(SCIP),旨在減少SSI的發生率。這些措施包括預防性抗生素的使用,術前剪發,以及維持圍手術期的正常溫度。然而,即使是對SCIP措施的良好依從性,也不能轉化為結直腸手術患者SSI的顯著減少。負壓傷口治療(iNPWT)最常用於開放性或複雜的傷口,即在封閉的切口上放置真空敷料。預防性無創護理被認為可以加速傷口愈合,並通過促進血管生成、減少水腫和增加拉伸強度來預防SSI。一些回顧性研究表明,在預防性使用iNPWT後,SSI的發生率明顯降低,但對於這種潛在的益處,隨機對照試驗(RCT)仍缺乏共識。因此,本項研究在高危、開放、再手術結直腸手術中淺表手術部位感染進行切口負壓創麵治療,評估iNPWT的效果。
研究人員在2015年7月至2020年10月間進行了一項單中心隨機對照試驗。患者隨機接受切口負壓傷口治療或標準紗布敷料治療,比例為 1:1。共納入 298 名患者。納入的患者是接受擇期再手術開放結直腸切除術的 18 歲以上的患者,並且排除近3個月內做過開腹手術、活動性手術部位感染及接受腹腔鏡手術。主要觀察結果是30 天內的淺表手術部位感染。次要觀察結局是 7 天和 30 天內的深部和器官間隙手術部位感染、術後並發症和住院時間。
研究結果顯示不同治療組中每組共包括 149 名患者。平均年齡為 51 歲,49.5% 為女性。各組之間的人口統計學、術前合並症和術前白蛋白水平具有可比性。總體而言,大多數手術是針對炎症性腸病進行的,77% 的患者在手術期間進行了造口術。30天淺表手術部位感染率兩組之間無顯著差異(對照組為14.1%,切口負壓傷口治療組為 9.4%,p = 0.28)。7 天和 30 天的深部和器官空間手術部位感染率在各組之間也具有可比性。兩組的術後住院時間和並發症發生率(Clavien-Dindo 等級)也具有可比性。
本項研究證實在接受高風險再手術結直腸切除術的患者中,切口負壓傷口治療與減少淺表手術部位感染或總體並發症發生率無關。
原始出處:
Sapci, Ipek. Et al. Effect of Incisional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on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 in High-Risk Reoperative Colorectal Surger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Diseases of the Colon & Rectum.2022.
作者:xuyi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