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膿性肝膿腫患者治療失敗、複發和死亡的預測因素分析

作者:消化新前沿 來源:MedSci梅斯 日期:22-04-17

        化膿性肝膿腫 (PLA) 是一種罕見的危及生命的疾病,其發病率在全球範圍內呈上升趨勢。據估計,北美和歐洲的發病率約為每年 1-4.1/100,000人,而亞洲和南亞的發病率每年約為 17.6-86/100,000人。這種地理差異主要是由於亞洲國家出現了高毒性肺炎克雷伯菌分離株。在西方國家,膽道疾病和肝膽手術或放射操作的醫源性並發症是導致 PLA的主要原因。在最近的研究中,PLA 的死亡率從 20 世紀初的 80% 下降到 5-10%,然而,盡管在患者管理方麵取得了進步,但在過去幾十年中死亡率並沒有改變,更好地了解有利結果的決定因素似乎對改善患者的管理和預後至關重要。因此,本項研究旨在評估 PLA 患者不良結果的預測因素。

        本項研究是在法國一家三級護理中心進行的回顧性研究,納入了2010年至2018年期間因 PLA 入院的所有患者。不良預後定義為發生主要治療失敗 (PTF)、初始治愈後 PLA 複發或診斷後 3 個月內死亡,最後使用多變量 Cox 比例風險模型計算風險比 (95% CI)。

 

        本項研究共納入 302 名患者,其中分別有 55 名(18.2%)、28 名(9.2%)和 32 名(10.6%)患者因 PTF、複發或死亡出現不良結局。肝轉移(HR 2.08;95% CI 1.04–4.15)、醫院感染(HR 2.25;1.14–4.42)、門靜脈血栓形成(HR 2.12;1.14–3.93)和腸球菌感染(HR 2.18; 1.22–3.90) 與 PTF 獨立相關。缺血性膽管炎 (HR 6.30; 2.70–14.70) 和鏈球菌(HR 3.72; 1.36–10.16) 與複發風險相關。Charlson 合並症指數(HR 1.30/1;95% CI 1.15–1.46;p < 0.001)、門靜脈血栓形成 (HR 3.53; 1.65–7.56) 和多重耐藥菌 (HR 3.81; 1.73–8.40) 與 PLA 診斷後 3 個月內的死亡率相關。PLA 引流是與較低死亡率相關的唯一因素(HR 0.14;0.06-0.34)。

 

        本項研究發現化膿性肝膿腫患者死亡的獨立預測因素是 Charlson 合並症指數、門靜脈血栓形成,因此識別特定風險因素可能有助於改善 PLA 的管理。

        原始出處:

        Geoffrey Rossi. Et al.Large retrospective study analysing predictive factors of primary treatment failure, recurrence and death in pyogenic liver abscesses.Infection.2022.

        作者:xuyihan

關鍵字:肝膿腫,預後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