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不舒服,忍忍就過?快收下這份保“胃”指南

作者:脾胃病科(消化內科) 來源:佛山市中醫院 日期:22-04-12

        來自順德的潘伯因“痛”10餘年來我院就診,既往外院胃鏡診斷為慢性非萎縮性胃炎伴胃竇隆起糜爛,間斷服藥後症狀時好時壞,多次複查胃鏡糜爛均變化不大。而在我院經胃鏡精查後考慮為早期胃癌,經過超聲內鏡確認浸潤深度後,我院大內科主任、脾胃消化科主任陳錦鋒教授為其進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術後病理為黏膜內癌。值得注意的是,之前潘伯多次查出幽門螺旋杆菌感染,但是每次吃藥均漏服,療程自行停止,這次來院後在專家指導下進行了規範的幽門螺旋杆菌根治,目前潘伯已出院回家休養。

        國際護胃日

        陳錦鋒指出,很多人以為胃痛不適忍忍就好,自行服藥也能緩解,但引起胃痛的原因很多,大家切不可大意,小心病情延誤導致胃癌。那麼,胃癌的早期症狀有哪些?應該怎麼去甄別呢?平時又該如何預防?4月9日是國際護胃日,讓我們同守“胃”健康,“胃”愛助力!

        Q1

        胃癌是怎樣引起的?

        A

        陳錦鋒介紹,我國是全球胃癌發病率最高的國家,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的報告顯示,僅2020年,中國就新增48萬人確診胃癌。最新的年發病率達29/10萬,男性的發病率在惡性腫瘤列第2位,女性第5位;男性的死亡率在惡性腫瘤列第3位,女性第2位。過去的十年雖然由於診療技術的進步,我國胃癌年死亡率由3.8%降為2.3%,但仍處於較高的比例。

        Q2

        引起胃癌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

        幽門螺杆菌感染:可使胃癌風險增加1-5倍。我國幽門螺杆菌感染大概為50%,治愈後可使胃癌風險降低40%-60%。

        2

        不良的飲食習慣:高鹽飲食可損傷胃粘膜;醃製品、剩飯剩菜、不潔飲食富含致癌物亞硝酸鹽、黃曲黴素;煎炸煙熏食物富含致癌物苯並芘、多環芳羥類。其次還有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進食速度快等因素也會增加胃癌風險。

        3

        煙酒過度:吸煙和飲酒都會導致胃粘膜損傷,長期飲酒吸煙對胃有致癌和促癌作用。

        4

        癌前病變: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息肉、胃粘膜腸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等疾病有向胃癌轉變的風險。

        5

        遺傳因素:流行病學研究表明胃癌有家族性聚發傾向。

        6

        社會心理因素:心理壓力大、不良情緒多、長期不運動與胃癌的發生有一定關聯。

        Q3

        幽門螺杆菌感染如何檢測?

        A

        幽門螺旋杆菌被認為是影響胃癌發生的重要可控因素之一,重視幽門螺旋杆菌感染的防治是預防胃癌的必由之路。

        早在2017年我院脾胃消化科便積極參與由中國醫院協會牽頭、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幽門螺旋杆菌感染疾病診療規範管理項目,在大佛山地區率先掛牌成為“幽門螺杆菌(HP)規範診療中心”,規範使用13C、14C呼氣試驗檢測幽門螺旋杆菌具有非侵入性、準確性較高、操作方便等優點。簡單吹口氣即可檢查有無幽門螺旋杆菌感染,讓診治更加規範、專業。

        陳錦鋒提醒,一旦感染幽門螺旋杆菌,不經治療難以自愈,患者一定要在專科醫生指導下規範用藥,“根除幽門螺旋杆菌有利於降低胃癌發生風險,有效預防胃癌。”

        Q4

        胃癌早期如何發現?早篩方法有哪些?

        A

        陳錦鋒指出,早期胃癌可能沒有明顯的症狀,但如果出現長期反複的上腹部飽脹不適、隱痛、噯氣、反酸、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解黑便、消瘦、乏力、貧血、浮腫等這些情況就需要注意了,晚期可出現腹部腫塊。這些症狀大部分沒有特異性,可以見於其他很多消化係統的疾病,所以臨床中極難從症狀上準確判斷。

        臨床上可以使用B超、鋇餐造影、CT、MRI、PET-CT、胃鏡等方法協助診斷胃癌。其中胃鏡檢查可以說是診斷胃癌必不可少的一項檢查,它可以在胃裏發現可疑病灶,並夾取病變組織做病理檢查,病理診斷是確診胃癌的金標準。

        陳錦鋒建議,高危人群(40歲以上,有胃炎、息肉等胃病史、胃癌家族史)1-2年做一次胃鏡;經診斷有癌前病變人群(中重度萎縮性胃炎或伴腸化生、輕中度異性增生)半年-1年做一次;不明原因的消瘦、嘔吐嘔血、黑便者,盡快完善檢查。

        Q5

        胃癌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A

        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是一種治療早期消化道腫瘤的微創治療方法,隨著該技術的發展成熟,早期胃癌胃鏡下切除後五年的生存率可達90%以上。對於較大一部分早期消化道腫瘤的患者而言,既能在內鏡下達到完整切除病變,又能免於開腹手術的痛苦和器官的切除。我院脾胃消化科可在超聲內鏡、新式高清放大內鏡等高新設備下開展ESD,為廣大患者診斷早期消化道癌、判斷浸潤範圍及深度提供精準利器,同時為完整、安全的切除病變保駕護航,受到廣大患者的好評。

        日常護“胃”建議

        良好的飲食習慣:少吃含鹽量高的食品,如鹹菜、鹹魚等;少吃油炸、醃製品、剩飯剩菜,多吃新鮮蔬菜水果;食物不宜過燙;聚餐時使用公筷;進食避免狼吞虎咽。

        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體重在健康範圍內,尤其不宜過胖;每周1-2次體育鍛煉;作息規律少熬夜;調節壓力,保持心情愉悅;關注身體變化,及時就醫。

        總之,要提高胃鏡的精查,規範防治幽門螺旋杆菌。發現早期胃癌不可怕,應早診早治。讓我們能遠離胃癌,一同守“胃”健康!

關鍵字:胃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