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羅恩病患者回結腸切除術後 1 個月行內鏡評估可預測未來術後複發情況

作者:xuyihan 來源:MedSci梅斯 日期:22-03-16

        克羅恩病(CD)是一種慢性的破壞性腸道疾病,近50%的患者在患病頭十年內需要進行腸道切除。手術對CD來說不是治愈性的,而且術後複發是很常見的。由於早期的CD術後內鏡評估和及時的治療調整是減少臨床或手術複發風險的關鍵,內鏡檢查被推薦為確定術後複發的金標準。指南推薦所有患者在術後6-12個月進行內鏡檢查。然而,內窺鏡複發的發生率在一年內可高達70-90%,因此,早期的術後內窺鏡監測可能有助於在早期階段對治療進行調整。因此,本項研究旨在確定術後 1 個月內鏡評估的特征、臨床價值和安全性。

        為此,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前瞻性觀察研究,作者將 2016 年 1 月至 2018 年 11 月期間接受回結腸切除術的克羅恩病患者納入了研究分析。所有患者的第一次術後回結腸鏡檢查在術後 4-5 周進行。主要觀察結果是術後12 個月內的術後複發,最後進行單變量和多變量分析以確定風險因素。

        研究結果顯示在總共84 次回結腸鏡檢查中,未發生內鏡並發症。第一次評估的主要內鏡檢查結果為吻合口周圍潰瘍(10, 11.9%)、吻合口散在潰瘍(35, 41.7%)、新末端回腸潰瘍(16, 19.0%)、吻合口水腫(50, 59.5%) ,吻合口輕度狹窄 (7, 8.3%),新末端回腸輕度狹窄 (3, 3.6%)。吻合口散在潰瘍與未來術後複發相關(OR,2.532(95% CI,1.02-6.32),p = 0.046)。術後第 14 天糞便鈣衛蛋白 >150 ug/g 可預測吻合口散在潰瘍 (OR, 2.91 (95% CI, 1.31–7.47), p= 0.027)。改良的 Rutgeerts 評分用於定義內鏡檢查結果:i0, 37 (44.0%); i1, 4 (4.8%); i2a, 29 (34.5%); i2b, 11 (13.1%); i3, 0; i4, 3 (3.6%)。評分≥i2a 與未來術後複發相關(OR,3.17(95% CI,1.22-8.27),p = 0.018)。在第一次內窺鏡評估時,沒有任何因素與 Rutgeerts 評分≥i2a 相關。

        本項研究結果證實在CD患者術後 1 個月內鏡檢查是安全的。近半數患者出現吻合口散在潰瘍,並與未來術後複發有關。

        原始出處:

        Guo, Zhen. Et al. Endoscopic Evaluation at 1 Month After Ileocolic Resection for Crohn's Disease Predicts Future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and Is Safe. Diseases of the Colon & Rectum.2022.

關鍵字:結腸鏡,克羅恩病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