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是“比香煙更好的選擇”的電子煙已席卷全球。但電子煙真的是更好的選擇嗎?在最近發表於Respiratory Research 的一篇文章中,Deirdre Gilpin和她的同事們探討了與香煙煙霧提取物(CSE)相比,電子煙蒸汽(ECV)是否會改變特定細菌對肺部造成的潛在危害。
在過去的十年裏,電子煙出現並成為一種廣為流行的傳統香煙替代品。公眾普遍認為電子煙的危害較小,一些健康專家甚至指出電子煙在幫助人們戒煙方麵的潛在價值。這種想法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全球範圍內使用電子煙的人數急劇增加,從2011年的700萬人到2018年的4100萬人。
然而,電子煙的使用和安全性備受爭議。許多健康專家認為,電子煙實際上阻礙了戒煙的推廣,因為未吸過煙但在使用電子煙的年輕人的人數在上升。這場爭議清楚地表明,雖然傳統卷煙的危害已得到充分證明,但人們對電子煙的安全性仍缺乏了解。
在近期發表於Respiratory Research 上的一項研究中,Deirdre Gilpin和她的同事們研究了電子煙蒸汽(ECV)和香煙煙霧提取物(CSE)對在肺部的主要細菌種類的影響,期望能夠填補這一研究空白。
肺部細菌對ECV和CSE的反應
這項研究的目的是確定暴露於ECV或CSE是否會改變細菌的“毒力”,即其潛在的危害。細菌,尤其是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銅綠假單胞菌,通過直接感染或細菌介導的炎症,與吸煙相關的慢性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有關聯。
在慢性感染中,細菌通常大量聚集成生物被膜。生物被膜是體內試圖清除感染時的一個大挑戰。它不僅難以被人體免疫係統清除,而且對抗生素比傳統細菌的更具耐藥性。
研究人員發現,與沒有CSE的對照組相比,暴露於CSE後所有細菌的生物被膜的生長都有所增加,其中是肺炎鏈球菌和銅綠假單胞菌。有趣的是,暴露於ECV的細菌也會得出相似的結果,促成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生物被膜的形成甚至高於CSE。這表明,與吸煙相比,電子煙實際上更有可能使細菌建立更難對付的長期感染。
然而,暴露於ECV和CSE的細菌是否真的改變了肺細胞對感染的反應?
即使沒有外界的影響,這些細菌已能引起肺部細胞明顯的炎症。然而,暴露於ECV和CSE的細菌會導致A549肺細胞增加細胞信號傳導蛋白白介素(IL-8)和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的產量。IL-8和TNF-α都是引發炎症反應的信號。ECV和CSE的暴露顯著增加了細菌引起的炎症,換句話說,吸煙和電子煙顯著增加了細菌的引發炎症的傾向。
未來研究的方向
總而言之,這項研究的結果表明,就像吸煙一樣,電子煙有可能使本來就很危險的細菌變得更有害。然而,這項研究也有其局限性,因為實驗難以模仿現實生活,比如人們吸電子煙和香煙的不同方式。例如,吸電子煙需要更深的吸氣,且吸食的時間更長。因此可以推測,ECV的實際影響可能更大。
盡管研究者並沒有研究反複暴露於香煙和電子煙對肺細菌的作用,也並未研究不同電子煙香料的影響,但這兩點應該成為未來的研究焦點,尤其是許多常用的電子煙香料潛在的毒性。
不幸的是,我們所知道的電子煙的影響大多基於觀念,而不是證據。公眾堅定地憑直覺認為電子煙的危害一定比吸煙小。然而,我們需要明白“危害小”並不等同於“安全”。未來的重點將是確定與電子煙相關的具體風險,以便為政策製定者提供嚴謹的科學證據,並最終幫助公眾做出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