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鏡超聲檢查術(EUS)自40年前開始應用於消化疾病的診斷,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成為當下國內外內鏡技術的熱點之一。近年來,隨著各種新型超聲內鏡,尤其是彩色多普勒穿刺超聲內鏡的出現,超聲內鏡引導下穿刺的診斷與治療技術日臻完善,例如內鏡超聲引導下細針吸取細胞學檢查(EUS-FNA)和內鏡超聲引導下細針穿刺活檢(EUS-FNB)這些超聲內鏡新穿刺技術的出現,大大提高了其對消化道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價值。同樣,隨著新技術、新器械的引進和不斷學習,國內EUS-FNA已經可以說是達到了“無處不穿”的地步。
然而,若想提高EUS-FNA的診斷效率,就必須擺脫針芯型號及大小、病變位置、穿刺次數以及內鏡醫師經驗等的影響,以最小的代價準確獲取盡量多的病理組織或細胞。因此,在現有基礎上更新技術、獲得更好的器械支持就變得尤為重要。本文介紹了一種新型的超聲內鏡分叉穿刺針頭,可以準確獲取充足的目標核心組織,比傳統穿刺針頭更加安全、有效、方便。
■ 研究簡介
一項來自美國的病例對照研究介紹了一種新型超聲內鏡穿刺針,其針頭分叉,形似鯊魚頭,研究者遂將應用此種新型針頭進行活檢的技術命名為內鏡超聲引導下鯊核針穿刺活檢技術(EUS-FNB-SC)。EUS-FNB-SC從活檢標本產出效率、標本大小、穿刺次數等方麵均優於傳統穿刺活檢技術。文章發表於《消化內鏡》2016 年12月刊[Gastrointest Endosc,84(6):1034]。
EUS-FNA 是一種安全、方便且有效的獲取組織活檢的內鏡超聲穿刺技術,但隨著技術的進步,此類受針芯型號、針頭大小、病變部位、穿刺次數和操作者經驗限製的技術已不能充分滿足臨床需要,且FNA的實行需要即時細胞學檢查。所以在EUS-FNA的基礎上,研發出了EUS-FNB技術,然而由於傳統針頭形狀及性能的限製,此技術亦未取得更好的穿刺及活檢效率。於是,新型鯊核針頭應運而生,能有效獲取病變目標的核心組織,並能保證每次穿刺的組織量,減少穿刺次數(圖1和圖2)。
圖1 新型內鏡超聲穿刺針——鯊核針頭
圖2 鯊核針頭穿刺時可較好地獲取更多組織,更利於插入
此項研究回顧性分析了917例行EUS診斷性穿刺的病例。排除禁忌後,所行穿刺方式分為EUS-FNB-SC 和EUS-FNA。鯊核穿刺針穿刺的病例按照1:3的比例同細針吸取活檢病例匹配對照,其中每個接受新型穿刺針活檢的病例都能按照病變部位和針頭型號同接受傳統穿刺針的病例相匹配。
為進一步提高研究的科學性及準確性,研究中行EUS檢查的內鏡醫師皆為有豐富操作經驗者(已進行>3000例EUS操作),所有的病理組織學和細胞學診斷均由兩位病理醫師進行,所獲取的組織材料通過標準的細胞學評分係統進行評分。
經篩選,符合標準的
入組病例共156 例,包括39例EUS-FNB-SC和117例EUS-FNA。經病理組織或細胞學標準評分後,EUS-FNA 獲取的病理組織細胞學評分為2分,小於EUS-FNB-SC(4 分)(P=0.01)。EUS-FNB-SC 和EUS-FNA 兩種穿刺技術的病理核心組織獲取率分別是95%(37/39)和59%(67/114)(P=0.01);同時EUS-FNB-SC獲取足夠標本組織所需的穿刺次數中位數顯著小於EUS-FNA(2次對4次,P=0.01),且無論針對何種目標器官或者病變部位,兩者的差異均顯著。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張政整理)
■ 專家點評
創新改變,推動超聲內鏡下穿刺技術不斷發展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 張澍田
熟悉內鏡超聲技術的內鏡醫師都有這樣的體會,即傳統的內鏡超聲引導下穿刺技術並不能滿足所有情況下的病例穿刺需求。若想獲得足夠的目標組織,穿刺針的型號越大越好,然而大號穿刺針所帶來的手術風險及並發症的可能性也會大大增加。因此,如何在控製穿刺針型號的基礎上,獲取更多更有效的目標組織,是當前內鏡超聲穿刺術亟待解決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不同國家的超聲內鏡專家已經在改進內鏡超聲下穿刺技術方麵進行過很多嚐試,例如EUS-FNB、內鏡超聲引導下Trucut活檢技術(EUS-TCB)等,同時也有EUS-TCB和EUS-FNB技術聯合應用的嚐試。然而,現有的文獻顯示,這些技術似乎可以提高目標組織獲取量,但是對於提高病理診斷率的幫助則眾說紛紜。
上述研究著重介紹了一種新型穿刺針,此種針頭的尖端被延長,並在尖端的對麵另有一突出的尖刺,外觀看起來像鯊魚頭。這一設計能更有效地獲取目標組織,防止穿刺時因組織彈性導致組織獲取不足。
研究者通過對比此種新技術與傳統穿刺活檢技術EUS-FNA,並進行科學的分組及數據統計,論證了此種器械及相應技術具有較高的組織活檢量及診斷率,且安全性高,為臨床醫師操作時提供了可行的選擇,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然而受此研究本身為回顧性研究的限製,這種新型穿刺針的應用價值仍需今後進行大型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以獲得更多的證據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