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
病史 患者女性,65歲,農民,主因“反複上腹部不適5~6年”入院。患者近5~6年來反複上腹部不適,伴納差、噯氣,有時輕度腹痛、腹脹,惡心但無嘔吐,有反酸、燒心,無胸悶、氣短、憋喘等症狀,伴焦慮、睡眠差。患者多於受涼後發病,伴有胃畏寒,熱敷後可有所好轉,與體位無明顯關係,多次於我院就診。
輔助檢查 血常規、血生化、甲狀腺功能正常;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CA12-5)、癌抗原19-9(CA19-9)均在正常範圍內。顱腦及胸、腹部CT未見異常;上消化道鋇劑造影示:胃下垂。胃鏡及活檢病理示:
慢性萎縮性胃炎。
治療 患者長期服用雷貝拉唑鈉、鹽酸伊托必利等藥物治療,症狀可好轉,但仍反複發作;加用抗抑鬱藥物並輔以腹部按摩及腹帶保暖後,患者症狀緩解。3個月後,患者病情好轉。
■ 鏈接
老年人慢性胃炎臨床表現
慢性胃炎是由各種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可分為3類(圖)。
幽門螺杆菌(Hp)導致的慢性胃炎患者可表現為上腹痛或不適、上腹脹、早飽、噯氣、惡心等消化不良症狀,嚴重者可出現厭食、消瘦;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還可伴有貧血表現。
確診須依靠胃鏡檢查及胃黏膜活組織病理學檢查。幽門螺杆菌檢測有助於病因診斷。懷疑自身免疫性胃炎應檢測相關自身抗體及血清胃泌素。
明確病因是治療的前提
老年慢性胃炎中,萎縮性胃炎約占27%,胃潰瘍伴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者(即癌前病變)高達63.8%。因此,明確患者慢性胃炎病因,並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是防治老年性胃腸病的關鍵點之一。
老年慢性胃炎病因複雜,與以下因素密切相關:
① 感染Hp是老年慢性胃炎的最主要病因,Hp感染主要通過人與人之間密切接觸的口-口或糞-口傳播。Hp感染人體後引起胃黏膜炎症,此後,由於機體難以將其清除而轉變成慢性感染。此外,Hp感染還與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密切相關。
② 吸煙、酗酒、高鹽飲食、新鮮蔬果攝入量缺乏等與胃黏膜萎縮、腸化生以及胃癌的發生密切相關。
③ 老年人常患有全身性、多係統退化疾病(如心、腦血管、慢性腎病等),長期服用刺激性藥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激素等可加重胃腸負擔,並反複損傷胃黏膜,使得慢性胃炎與高血壓、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伴存現象時有發生。
④ 胃腸道疾病的發生發展與人的情緒、心態密切相關。老年人常置於“空巢”狀態,易產生憂鬱、煩躁等情緒。
⑤ 幽門括約肌功能不全,導致含膽汁和胰液的十二指腸液反流入胃,可削弱胃黏膜屏障功能。
⑥ 自身免疫因素可導致胃體黏膜萎縮為主的胃炎。
⑦ 其他:例如細菌及其毒素侵入、胃黏膜長期瘀血缺氧、急性胃炎治療不當、胃酸缺乏、營養缺乏、內分泌功能障礙、免疫功能異常、物理因素等。
提倡個體化、綜合性治療
治療方法
慢性胃病的治療應遵循個體化及綜合性治療原則。
① 對無症狀且Hp陰性的非萎縮性胃炎,無須特殊治療;而對Hp陽性伴臨床症狀者常須進行Hp根除治療(表)。
② 消化不良等患者主訴症狀的治療。
③ 自身免疫性胃炎:目前尚無特異性治療。
④ 有惡性貧血時,可注射維生素B12予以糾正。
⑤ 異型增生的治療:異型增生是胃癌的癌前病變,應予高度重視。對輕度異型增生除給予上述積極治療外,關鍵在於定期隨訪。對確定的重度異型增生則宜予預防性手術,目前多采用內鏡下胃黏膜切除術。
幫患者走出治療誤區
患者存在的誤區包括服藥多而雜、隨意使用抗生素以及要求“完全治愈”。醫生應與患者充分溝通,使患者遵醫囑治療。
老年性胃腸病的預防措施
保持良好情緒 胃腸道疾病的發生、發展與人的情緒、心態密切相關。因此,患者應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緒穩定,避免緊張、焦慮、惱怒等不良情緒的刺激。
調節飲食 冬季飲食應以溫、軟、淡、素、鮮為宜,不吃過冷、過燙、過硬、過辣、過黏的食物。
準確服藥 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藥物對胃腸黏膜有刺激性,服後可出現胃腸道不良反應。若須服用,應選擇在餐後或餐中服用,必要時同服胃黏膜保護劑。
揉腹 夜間入睡前和起床前,取仰臥位,雙膝微曲,將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對著肚臍,右手疊放在左手上。按順時針方向繞臍揉腹50次,再逆時針方向揉50次,按揉時用力要適度,精力集中,呼吸自然。
防寒保暖 患有慢性胃腸病的患者,應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適時增添衣服,夜晚睡覺蓋好被褥,以防腹部著涼而引起疾病或複發。
適當運動 胃腸病患者要結合自己的實際身體狀況,進行適度的運動鍛煉,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減少疾病的複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