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和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艱難梭菌毒素B(TcdB)如何識別人G蛋白偶聯受體Frizzled蛋白(FZD),即艱難梭菌用來入侵腸道細胞和導致致命性胃腸道感染的受體。這一發現可能為開發針對艱難梭菌的新型抗毒素鋪平道路,而且也顯示出開發新的抗癌藥物的潛力。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8年5月11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Structural basis for recognition of frizzled proteins by Clostridium difficile toxin B”。論文通信作者為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Rongsheng Jin教授和哈佛醫學院的Min Dong博士。
在艱難梭菌感染中,TcdB靶向結腸上皮細胞並與FZD受體結合。這些研究人員發現在這個結合過程中,這種毒素將FZD中的某些脂質分子鎖定,這會阻斷調節結腸幹細胞更新和結腸上皮分化的關鍵Wnt信號傳導。
Jin說,“這種毒素確實是非常機智的。它利用了FZD受體為了發揮自身功能所使用的一種重要的脂質來提高它對FZD受體的結合親和力和特異性。然而,對這種脂質的需要也暴露了TcdB的一個弱點,這個弱點可能被用來開發阻斷這種毒素-受體識別的抗毒素。”
Jin和Dong認為TcdB采用的這種新的FZD拮抗機製可能將這種致命性的毒素轉化為一種潛在的藥理學工具用於研究和治療應用,包括抗癌藥物。
這些研究人員獲得的初步數據表明他們鑒定出的一種無毒的TcdB片段能夠顯著地抑製存在Wnt信號傳導失調的某些癌細胞的生長。針對這方麵的專利申請已被提交。
艱難梭菌引起嚴重的胃腸道感染,並位於美國疾病控製與預防中心(CDC)列出的緊急耐藥性性威脅清單之首。在發達國家,艱難梭菌感染已成為抗生素相關性腹瀉和腸胃炎相關性死亡的最常見原因,在美國每年約有50萬例病例和29000例死亡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