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上腹不適,當心消化道潰瘍

作者: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3-01-24
中上腹不適,當心消化道潰瘍中上腹不適,當心消化道潰瘍
 中上腹不適,當心消化道潰瘍

  典型病例

  主訴 患者男性,75歲。因中上腹隱痛不適2個月,黑便1天就診。

  現病史 患者2個月前無明顯誘因下出現中上腹隱痛不適,疼痛無節律性,與進食無明顯關係,有時放射至後背部,伴食欲減退。今晨解柏油樣黑便2次,糊狀,量約600 ml,伴頭暈、心悸、冷汗,查糞便隱血實驗(+++)。既往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病史,2年前行左前降支支架置入術。術後口服阿司匹林100 mg,qd,氯吡格雷75 mg,qd。

  體檢 神誌清,精神萎,兩肺呼吸音粗,未及明顯幹濕公式音,心率100 次/分,律齊,全腹軟,劍突下輕壓痛,無肌衛增強、反跳痛,未觸及異常包塊,肝脾肋下未及,腸鳴音稍活躍。

  胃鏡檢查示,胃體部多發潰瘍伴活動性出血,停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予質子泵抑製劑(PPI)、凝血酶等止血及對症治療,消化道出血漸止,糞便隱血實驗(-)。

  出院後予PPI(奧美拉唑20 mg,bid),胃黏膜保護劑(硫糖鋁混懸液1包,tid),3個月後複查胃鏡示潰瘍愈合。

  老年消化性潰瘍與中青年有何不同?

  老年消化性潰瘍的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國內統計數據顯示,年齡>65歲人群中胃潰瘍發病率為5.2%,年齡>70歲人群中胃潰瘍發病率增至8.5%。

  老年消化性潰瘍的臨床表現與中青年存在許多不同,其症狀不典型,好發於胃體上部、胃底部,常伴有心肺疾病及腎功能減退,並發症發生率高且較嚴重,應引起社區全科醫生的高度重視。

  如何診斷老年消化性潰瘍

  內鏡為首選確診方法 典型節律性、周期性上腹部疼痛有助於疾病診斷,但部分潰瘍患者的疼痛並不典型,故單憑症狀難以確診。老年消化性潰瘍的確診有賴於內鏡檢查或鋇餐檢查,前者為首選診斷方法。伴較嚴重心肺疾病者,宜接受鋇餐檢查。良惡性潰瘍的鑒別須經病理檢查明確。

  鑒別診斷 該病須與慢性膽囊炎、膽石症及胃癌鑒別。慢性膽囊炎和膽石症患者疼痛部位多位於右上腹,可向背部放射,進食油膩食物易誘發,常伴發熱、黃疸,但少數患者表現為中上腹疼痛,腹脹,常被誤診為消化性潰瘍。因此對症狀不典型者,須行B超等影像學檢查。

  胃癌患者在出現腹部包塊、腹水等晚期症狀前,根據臨床表現較難以與消化性潰瘍鑒別,胃鏡結合病理檢查是鑒別診斷最有效的方法。臨床醫生應注意:① 對內鏡檢查發現的胃潰瘍患者,應常規進行活體組織病理檢查,且應多個部位取活檢;② 對臨床和內鏡檢查懷疑胃癌的患者,1次活檢陰性並不能排除診斷;③ 抑酸藥物應用可能使癌性潰瘍縮小,對這部分患者應定期行內鏡檢查。

  ■鏈接

  消化性潰瘍治療概念的 “三次飛躍”

  “無酸無潰瘍”

  1910年,施瓦茨(Schwarz)教授提出“無酸無潰瘍”(No acid,no ulcer)概念。因此,臨床上應用抑製胃酸或中和胃酸的藥物治療潰瘍。很多患者的潰瘍得以愈合,生活質量也大大改善,這是消化性潰瘍治療的第一次飛躍。

  “無Hp無潰瘍”

  20世紀80年代,澳大利亞的沃倫(Warren)和馬歇爾(Marshall)教授發現了胃內Hp, 並提出“無Hp無潰瘍”(No Hp,no ulcer)的概念,因此根除Hp成為目前Hp陽性消化性潰瘍的治療常規,這是潰瘍病治療認識上的第二次飛躍。

  “潰瘍愈合質量”

  盡管根除H

  老年消化性潰瘍的治療原則

  治療原則 對無並發症的老年消化性潰瘍患者,應首選內科治療,治療原則與中青年人大致相同,但應注意:① 老年人胃黏膜分泌功能和修複功能減低,因此老年消化性潰瘍往往病情嚴重、愈合較慢和複發率較高(1年複發率高達50%以上),有學者建議,老年患者在潰瘍治愈後應接受長期維持治療;② 老年人存在重要髒器功能衰退,用藥時易產生藥物不良反應,因此治療時須密切監測,及時調整用藥劑量。

  並發症的治療 老年消化性潰瘍患者若發生穿孔,應盡快手術治療,但其死亡率(25%)高於中青年患者。對伴活動性出血患者,應首選內科治療,包括靜脈注射PPI,靜滴止血藥,口服凝血酶,必要時行內鏡下止血。

關鍵字:中上腹不適,當心消化道潰瘍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