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反複細菌感染會引發慢性腸炎

作者:佚名 來源:生物探索 日期:17-12-28

        雖然低細菌水平的食物汙染很普遍,其引發的症狀輕微甚至於不會引發病症,可以在一兩天內消失。但是,最新一項研究卻揭示:反複性的細菌感染,可能會在數月或者數年後,引發腸道炎症。這一“潛伏”的爆發決於人一生中經曆的感染次數和時間。

 

        11月22日,《Science》期刊發表一篇題為“Recurrent infection progressively disables host protection against intestinal inflammation”的文章,揭示了細菌性感染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累積,易導致嚴重的炎症性疾病。

        微小的細菌感染(例如輕度的食物中毒)可能會被忽視,因為即便不治療身體也會自行恢複。但是,現在這一篇最新研究卻發出警示:這些感染“日積月累”後,可能會導致慢性炎症或者引發潛在的威脅生命的腸炎疾病。這一發現有助於挖掘炎症性腸病(IBD)的發病根源。

        為期8年的研究

        來自於美國Sanford Burnham Prebys 醫學研究所(SBP)、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納米醫學中心(CNM)、慕尼黑大學的科學家們完成了這一創新研究,前後共投入8年時間。他們結合已有的線索提出一種完全新穎的假說,試圖探索慢性腸炎的起源。

        首先,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一個人的基因組對於常見炎症性疾病(包括腸炎和IBD)影響相對有限。例如雙胞胎發生炎症性腸病的起因相似性甚微。這意味著,這一類疾病還受更多未知的環境因素影響。

        其次、已有研究團隊發現,人類的季節性細菌感染與IBD發病率上升有關。“明確一種疾病的起源很重要,這有助於確保更合理、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措施。”Jamey Marth表示道。

        結合這些已有成果,研究團隊推測:周期性的低等級細菌感染很有可能是慢性炎症疾病的誘因!

        反複性細菌感染

 

        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模擬人類輕度食物中毒的小鼠模型,使用的是一種極低劑量的普通細菌——鼠傷寒沙門杆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不會引發明顯的症狀或者死亡。而且,所有的沙門氏菌都能被宿主成功消滅。

        鼠傷寒沙門杆菌是引發人類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因,大多數情況下,這些細菌感染隻會引發暫時性的腸道不適和功能障礙。

        結果顯示,雖然宿主會清除掉病原體,但是這些感染會慢慢累積,最終誘導不可逆轉的炎症性疾病。

        當第四次感染發生時(與第一次相隔數月),炎症會逐漸加重,且所有小鼠模型都會患上腸炎。令人驚訝的是,盡管反複的感染已經結束,但是腸炎並沒有得到改善。這表明,損傷已經造成,且不可逆轉。

        引發炎症性疾病的分子機理

 

        反複的食物中毒會誘導一種促炎症酶(綠色),這種酶會破壞身體排毒的能力,從而引發炎症。(圖片來源:Jamey Marth)

        Jamey Marth解釋道:“沙門氏菌會擾亂腸道自身一種前所未知的保護機製,該機製通常用於預防腸道炎症。”

        他們發現,炎症性疾病的發生與腸道堿性磷酸酶(IAP,由十二指腸分泌)缺乏有關。IAP負責去除由腸道細菌分泌的分子中的磷酸鹽,從而確保這些物質由有毒轉化為無毒狀態。但是,沙門氏菌感染會上調小腸內神經氨酸酶的活性,進而導致IAP酶缺乏。

        慶幸的是,我們可以通過提高IAP水平、抑製神經氨酸酶活性的方法(例如服用神經氨酸酶抑製劑,一種用於預防流感病毒的藥物),預防炎症性疾病的發生。

關鍵字:細菌感染,慢性腸炎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