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含蛋白質的飲食有助於緩解炎症性腸病

作者:佚名 來源:生物探索 日期:17-08-05

8月3日發表在Science雜誌上一篇題為“Lactobacillus reuteri induces gut intraepithelial CD4 CD8 alpha alpha T cells”的文章發現:富含蛋白質飲食或許有助於緩解炎症性腸病的症狀。

炎症性腸病(IBD)是一種至今病因尚不明確的慢性腸道炎症性疾病,是一類由多種病因引起的、異常免疫介導的腸道慢性及複發性炎症,有終生發病傾向。通常會導致胃痙攣和腫脹,反複發作或者腹瀉,造成體重減輕和極度疲勞。

炎症性腸病在西方國家的發病率和患病率不斷上升,目前美國炎症性腸病患者約有130萬,英國有30萬患者。作為一種無法治愈的疾病,炎症性腸病將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終生影響,不斷增多的炎症性腸病患者數無疑將對全球醫療保健形成嚴峻挑戰。

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實驗中發現,一種耐受性免疫細胞出現在攜帶特定細菌的小鼠身上。此外,這種細菌需要色氨酸來觸發細胞的外觀。

首席研究員Marco Colonna博士解釋說,免疫細胞在人體充滿微生物的腸道中“巡邏”,以確保食物中隱藏的有害微生物不會潛入人體。通過恰當的抗炎幹預維持機體致炎/抗炎平衡,從而保護機體不損傷敏感組織。當平衡被打破時,就會導致炎症性腸病。

“我們建立了一種細菌種類即羅伊氏乳杆菌,腸道微生物群體的正常組成部分,與促進耐受性免疫細胞發展之間的關係。小鼠在飲食中攝入的色氨酸越多,這種耐受性免疫細胞就越多。”

Colonna教授認為,如果這一方法適用於人類,這將意味著,羅伊氏乳杆菌和富含色氨酸的飲食結合,或許可以培養出更耐受、更少炎症的腸道環境。這可以解放數百萬正在忍受著炎症性腸病所帶來的痛苦的美國患者。

博士後研究員Luisa Cervantes-Barragan博士正在研究一種耐受性免疫細胞,她發現其中一組小鼠有這樣的免疫細胞,另外一組則沒有。這些小鼠基因上是相同的,但它們分開出生和長大,這表明環境因素影響了免疫細胞的發育。她懷疑這種差異與小鼠的腸道微生物群落有關,即胃腸道內的細菌、病毒和真菌的共同體有關。

通過對小鼠的腸道進行DNA測序,發現有免疫細胞的小鼠存在6種細菌,沒有免疫細胞的小鼠則不存在這些細菌。在Jeffrey I. Gordon博士的幫助下,研究人員轉向了那些自出生以來就生活在無菌條件下的小鼠,以確保這6種細菌中是哪種參與了誘導免疫細胞。這些老鼠缺乏腸道菌群,也沒有形成這種免疫細胞。當羅伊氏乳杆菌被引入到無菌的小鼠體內時,免疫細胞就出現了。

為了解細菌是如何影響免疫係統的,研究人員在液體中添加了羅伊氏乳杆菌,然後將沒有細菌的液體轉移到從小鼠體內分離出來的未成熟的免疫細胞中。結果免疫細胞發育為耐受性細胞。研究人員從液體中提純出其中的活性成分,發現是一種“吲哚乙酸”的色氨酸代謝產物。

色氨酸,是小鼠和人類飲食中的正常組成部分。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有:堅果、雞蛋、種子、豆類、家禽、酸奶、奶酪、甚至巧克力。

當研究人員在小鼠的飼料中色氨酸的數量加倍時,這些免疫細胞的數量增加了約50%。但當色氨酸減半時,細胞的數量就減少了一半。

Barragan博士解釋說,人類和小鼠有一樣的耐受性細胞,而我們的胃腸道都在為羅伊氏乳杆菌提供保護。目前尚不清楚羅伊氏乳杆菌所產生的色氨酸是否可以在人體中誘導免疫細胞的發育,但在炎症性腸病患者中已經發現與色氨酸相關的基因缺陷。

Barragan博士表示,“這些細胞的發育可能是我們想要鼓勵的,因為這些細胞控製著腸道表麵的炎症。在羅伊氏乳杆菌存在的情況下,潛在的高色氨酸可以增加這些免疫細胞的發育。”

原始出處:

Luisa Cervantes-Barragan, Jiani N. Chai, Ma. Diarey Tianero,et al.Lactobacillus reuteri induces gut intraepithelial CD4+CD8αα+ T cells.Science.03 Aug 2017:eaah5825DOI: 10.1126/science.aah5825

關鍵字:蛋白質,,飲食,,炎症性腸病,,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