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衰竭合並細菌性腹膜炎的危險因素分析

作者:劉政芳 李 芹 福州市傳染病醫院中西醫結合肝病科 黃 偉 福建中醫藥大學 來源:臨床肝膽病雜誌 日期:17-04-27

肝衰竭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嚴重肝損傷,導致其合成、解毒、生物轉化、排泄等功能嚴重紊亂而出現障礙或失代償,臨床表現為凝血功能異常、黃疽、肝性腦病、腹水等。我國的肝衰竭類型中,以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為主,其主要病因為HBV感染,是我國肝病患者的常見死因。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SBP)是ACLF患者一種常見的嚴重並發症,主要由致病菌經腸道、淋巴係統、血液引起腹腔感染,是在無腹腔內臨近器官直接細菌感染來源的情況下發生的腹腔感染,病死率達10%~50%。因此,對ACLF患者應采取盡早診斷和治療的策略,預防肝衰竭患者發生SBP,從而降低其發病率和病死率。研究人員旨在探討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出現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SBP)的相關影響因素,為臨床診斷及預後判斷提供參考。

研究回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2月於福州市傳染病醫院住院治療的667例ACLF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是否合並SBP分為ACLF組(n=232)和ACLF合並SBP組(n=435)。比較分析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實驗室指標以及相關並發症發生情況。服從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2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不服從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2組間比較采用Mann-Whitney U檢驗;計數資料2組間比較采用χ²檢驗,ACLF合並SBP的獨立危險因素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

研究結果

2組患者的實驗室指標和並發症比較結果顯示,在Alb(t=-4.110,P<0.001)、ALT(U=-6.653、P<0.001)、AST(t=-8.045,P<0.001)、血鈉(t=-2.879,P=0.006)、PTA(t=-2.140,P=0.037)、INR(t=1.453,P=0.042)、Hb(t=-3.446,P=0.001)以及上消化道出血、肝腎綜合征、肺部感染(χ²值分別為48.252、16.244、13.564,P值分別為0.002、0.031、<0.001)等方麵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進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Alb[比值比(OR)=1.119,95%可信區間(95%CI):1.052~1.189]、PLT(OR=1.035,95%CI:0.755~1.084)以及上消化道出血(OR=1.117,95%CI:0.072~1.135)、肺部感染(OR=2.275,95%CI:0.978~5.292)等方麵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分別為0.002、0.038、0.022、0.036)。

研究結論

在治療ACLF患者的過程中,應注意預防低Alb、低PLT、上消化道出血以及肺部感染等危險因素發生,及早診斷和幹預,有助於預防SBP的發生。

摘自:《臨床肝膽病雜誌》第33卷第4期

關鍵字:肝衰竭,細菌性腹膜炎,危險因素分析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